第二十章節(2 / 2)

‘技術’也不是中國人現在所能夠擁有的。雖然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前的禮炮宣告了中國近百年的心酸曆史的結束,但此時在現代文明進程中,中國已經遠遠的落後與世界,兩代中國領導人的努力雖然縮小了中國與世界強國之間的差距,但距離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就可以追趕上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年輕的共和國的封鎖、遏製,讓中國在軍事科技領域上還是處於落後。中國的軍工企業當時根本沒有技術、沒有能力生產出諸如‘M1艾布拉姆斯’‘挑戰者’‘豹’等等能夠利用自己先進技術抵消敵方數量優勢的優秀戰車。

走有中國特色的道路,俄國人的東西不適合我們、美國人也不適合我們,那麼我們自己搞。沒有力量、沒有技術,古老的中國還有‘謀略’。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軍隊走上了自主科學的發展之路。一改往日的全麵照抄蘇聯模式,不管是俄國也好、美國也罷隻要是好的我們都學,師學而回,自主創新。漸漸的中國軍隊開始改變了原先的俄式作戰模式,而是全麵的打造自己獨有的作戰樣式。

從俄羅斯引進的‘蘇-27’戰鬥機在經過了消化吸收之後,從流水線上走下的改進型號的‘殲-11’更為先進。‘青出於藍而甚於藍’。

利用西方國家在對華軍售上的意見不統一,充分立足西歐國家,大量的引進軍民兩用技術,自己消化研製,脫陳出新。‘師夷之技以製夷’

同樣的中國自行研製的武器也不斷驕傲的出現在世人的麵前,無論是‘殲-10’戰鬥機還是‘中華神盾’防空驅逐艦都是中國軍工的驕傲。我們不搞‘猴式’戰車,當時也搞不出‘M1艾布拉姆斯’之類的戰車,但現在我們有‘99D’式主戰坦克,無論是單車價格、還是戰車先進性,都不遜與美俄。

俄式大兵團作戰不適合與我們,美軍的火力優勢我們又搞不了,但這並不妨礙。吸取兩家之長,相互融合借鑒。中國陸軍硬是搞起了集美俄之長的作戰模式。美軍的空地一體化作戰、俄國的裝甲衝擊融為一體,中國軍隊注定了要讓自負的美國人付出代價。

猛烈的炮火幾乎是一寸一寸的向前耕犁,碎石塊土被高高的拋棄,一輛輛戰車被炸成一堆的廢鐵,在濃煙中劇烈的燃燒著,橘紅色的火焰翻滾著騰起,殘肢斷臂、血肉橫飛。

一架接著一架的戰鬥轟炸機呼嘯而下,用精確製導武器將一個個美軍的反戰車火力夷為平地。大口徑榴彈炮彈以及重磅航彈不斷的將美國大兵的散兵坑翻成一個個巨大的彈坑,連同裏麵的美軍士兵一起和成了血泥。

兩翼進攻的裝甲戰車在衝擊的同時,不斷的將戰車頂部的反戰車導彈齊射而出,纖小的炮塔不斷的噴吐著火舌,密如流星的‘紅箭-9E’反坦克導彈不斷的將一輛輛進入反衝擊位置的美軍戰車炸成一團火球。火鏈樣橫掃而過的彈幕將第1騎兵師的防禦陣地炸的煙火四起。

天空中數十個細小的黑點穿出濃煙,正在全力進攻的中國軍人絲毫沒有覺察到這些‘獵殺者’的到來,美國人的防禦陣地已經被點燃成了一片火海,急於報開戰之初一箭之仇的中國裝甲兵們顯然沒有意識到危險的降臨。

30餘架次的‘捕食者’型武裝無人機從低空突入進第38集團軍直屬防空旅構建起的防空網內,隨著一架‘捕食者’機腹下火光一閃,‘地獄火’反戰車飛彈如同嗜血的惡魔一樣猙獰而出……

雷達告警係統尖叫不停,高速推進的中國戰車群的鋒線頓時的開始出現混亂,一輛輛步兵戰車拚命的機動後退,氣溶膠霧彌散而開。

盡管這樣,兩翼進攻的中國裝甲戰鬥群還是遭受了損失,‘地獄火’反戰車飛彈的雙級串聯聚能破甲彈戰鬥部輕而易舉的撕裂開戰車的合金金屬車體,猛烈的爆炸幾乎的能夠將這些薄皮的戰車給撕扯的粉碎。十餘輛中國戰車在接連的爆炸聲中被點燃成熊熊燃燒著的車體殘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