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 北方不平(1)(1 / 2)

陳桓一早已在臨近徐州的運河碼頭恭候,看到我的船到,急急上前拜見,對我說徐達將軍的信使已經在等候,由於得知主公即將到達,所以並沒有繼續南下。

信使上前遞上徐達的戰報,垂手一旁等待我的命令。

我細細看看徐達的彙報,原來徐達將太原作戰經過作了個詳細的書麵,徐達大軍到達太原,王保保也不保守,居然也將大軍調出城外,估計是因為元軍更加適應野外作戰,所以王保保打算在太原城外與徐達常遇春決戰,但賀宗哲帶走太原的部分兵馬,並受到傅友德冒充賀宗哲要回師太原完成合擊的誘惑,王保保在太原城外與徐達對峙了三天,沒有主動發起對徐達的攻擊,王保保在等賀宗哲,徐達在等傅友德,而賀宗哲永不會再在太原出現,更不會再有五萬元兵回師,雙方的勝負在決戰前已經被確定。

第三天的夜晚,是傅友德與徐達約定大軍到達太原的日子,而傅友德與王保保約定是第二天到達,就在這晚,徐達發動對王保保的攻擊,以常遇春藍玉的狼軍為前鋒的大明軍,借著夜幕,如狼似虎地殺向王保保的太原軍時,王保保根本沒有準備,已經組織不起有效反擊,元並又不善夜戰,不像我軍專門訓練過夜間作戰,當傅友德也從另一路殺到的時候,王保保隻能敗退,連太原都無法進入,率領約一萬殘兵逃往大同,常遇春藍玉現正尾隨追擊。

估計王保保殘兵約有一萬是因為經過統計,殺敵三萬五千,另有五千降兵,太原原有兵力十萬,之前賀宗哲帶走五萬太原兵,所以王保保應隻餘一萬殘兵左右。

王保保既敗,太原守將豁鼻馬根本不敢死守,匆匆打開城門乞降,我軍各部除常遇春藍玉耿再成楊再興向大同方向追擊王保保外,其餘皆暫在太原休整,下一步作戰主要針對陝甘寧一帶之李思齊張良弼,徐達並提請我,如有新的作戰計劃,請盡快告知等。

我濾了一下我軍在太原的兵力,小馮已由汴梁加入到山西戰區,加上湯和後來的補充,兵力已經不少,完全可以分配用兵,我對正在等候命令的徐達信使說:“回去通知徐將軍,第一,命湯和帶江南後來補充的兵力,跟隨常遇春進軍大同,並聽命常遇春將軍;第二,命常遇春拿下大同後,經宣府向北平包抄,從後攻擊脫因;第三,命楊璟張彬帶領本部,劃歸傅友德部戰鬥序列,跟隨傅友德攻擊陝甘寧;第四,馮國用留守太原,為常遇春以及傅友德兩部作為後應;第四,徐達馮國勝康茂才率領本部,回師石家莊,大軍由康茂才率領沿石家莊經真定回師北平,徐達馮國勝到德州等候我一同前往北平。

我預計以李文忠部的作戰風格,如果無另一支部隊作為後應,則作戰成果不易得到保證,小馮正是一個適合的人選,有足夠的兵力作為後盾,謀略遼東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

徐達信使領命離開,我對陳桓說:“我不下船了,就此前往北平,你自回徐州,以徐州目前的位置,以及在我軍戰區的中部,預計也不會有戰事發生,陳將軍適當留意山東方麵,不要讓那些降兵作亂我軍後方即可,以後軍事需要的調動,將以徐達將軍的命令為主,你可先主導徐州進入休養,保證軍民的穩定。”

陳桓領命,道:“原本末將要請主上到徐州歇息一下,但主上既急於北上,末將也不敢留主上,帶末將護送主上。”

陳桓下船,帶領本部兵馬沿運河護送我離開徐州。

冬季幹旱,徐州有些地方還是需要人力才可讓戰船通過,好在陳桓一直護送在身邊,他的士兵正好發揮作用,大運河自從開鑿以後,一直發揮著作用,看來將來局勢穩定,我也要清理一下大運河,讓它繼續貫通南北。

張震在我離濟寧還有三十裏時,已經恭恭敬敬登上我的船,在我身邊聽候差遣,我問張震:“益都目前由誰鎮守?”

張震回答說:“回主上,益都目前由右軍都督何榮負責鎮守,濟南則由副將陳恒守衛,前日與何將軍交流,山東的局勢基本穩定,沒有突發事件發生,請主上放心。”

我展開笑容說:“很好,你濟寧方麵,糧道有什麼問題嗎?糧餉夠供應我軍各部所需嗎?”

張震皺眉回答道:“還好,目前未接到各部缺糧草的申述,但北方幹旱,今年糧食失收,我濟寧糧道除了要供應軍隊外,一些必須的賑災也不能避免,北方隻有山東的糧餉交末將調配,我軍各地有繳獲的糧草沒有報到末將這裏統計,而是各部自行留存,我很難協調。”

我安慰張震道:“各地各軍繳獲的糧草不運交濟寧可以理解,但數目確實應該如實報上,以便你這裏統籌,再說除此之外,其餘全都是由江南供應,不好好利用,誰能不心疼,我稍後見到徐達,會和他討論這個問題,你放心,隻要有心為大明效命,我一定為將軍創造最好的環境,不過,不久的將來,濟寧可能會失去這種糧食中轉站的功能,不過張將軍仍是要保護好漕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