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決戰(1)(1 / 2)

戰略決戰(1)

突襲維也納的計劃進行的還不順利,目的也達到了一半,可是震動是很大的,整個歐洲為這次突襲行動渾身一緊,紛紛擴編和加強了自己首都的保衛力量,再其次就是明軍飛艇的轟炸,明軍的飛艇就如蝗蟲一般到處轟炸,幾乎每一個村鎮都落過幾枚炸彈,這樣的情況給歐洲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麵對這種情況,作為歐洲首領的拿破侖,在一番研究和計劃之後,決定擊落一架明軍飛艇做研究,以便獲得空中的優勢,這個計劃在明軍突襲維也納之後,開始展開。

這個時候,在東線的明軍也發生了一些問題,因為巨大的傷亡和長時間的連續作戰,炮灰軍團的炮灰們也起了異變,一部分人要求回家,寧可回家當奴隸也不願意戰死他鄉了,麵對這種情況,東線的三位主將經過商議之後,決定在發起一次進攻,以戰利品和可以回家為誘惑,讓炮灰們再盡最後一份力量,而這最後一次作戰,將把這些炮灰們送上不歸之路。計劃的詳細流程是,南線的段延鵬集中所有炮灰軍團,向索菲亞挺進,隻要可以攻下索菲亞,所有人都可以回家,不光如此,在索菲亞獲得的所有戰利品將歸炮灰團的炮灰們所有,打完這一仗就可以回家。中部戰線的劉誌勝則集中全部自己麾下的炮灰軍團向不拉迪斯拉法進擊,和段延鵬一樣,劉誌生同樣告訴他們,隻要攻下這座城市,就可以回家。北線的洪承疇則指揮炮灰軍團向華沙前進。這個計劃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集中兵力進行突擊,而不再是以前那樣,大方位的全麵進攻,這種情況下的進攻,由於沒有兩翼的掩護,極有可能被人包抄包圍,切斷後路,東線三位主將的想法就是讓歐洲人將注意力集中到這些炮灰身上的時候,明軍主力另選方向進攻,攻下已選定的這三個位置很關鍵的戰略城市。

就在東線的三個主將熱火朝天的準備進攻的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情報由錦衣衛傳了回來:為了激勵民眾繼續支持戰爭,歐洲的首領拿破侖將對法國南部進行一次巡回視察。這個消息表麵上看不出什麼來,但是傳到明軍這裏,就是一次機會,一次活捉拿破侖的機會!這個消息首先傳到的就是沈有容的艦隊,沈有容雖然在主持計劃的突襲維也納計劃中,飛艇空降表現的差強人意,但是也驗證了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攻擊方法,沈有容對此非常的興奮。沈有容的興奮是有理由的,如果這種戰略突擊使用的好的話,可以用數百人或者上千人完成一場戰爭才能達到的目的,雖然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但至少也是小戰而屈人之兵,其規模小,作用大,將來絕對是一種影響勝負的新的作戰方式。經過一次嚐試之後,沈有容在積極尋找第二次機會,拿破侖要南巡的事情,在沈有容看起來,就是第二次機會,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不過對於每一個作戰計劃,再有了電報之後,將在外,也可以受君命,所以東線的三個主將將自己的作戰計劃和沈有容的突襲計劃一起用電報上呈給了朝廷。

新的首府大臣史可法用最快的速度將前方的計劃彙總,送到了禦書房。我在仔細察看了這份計劃之後,並沒有發現有什麼問題,也不願意過多的插手前線指揮,在沒有發現大的破綻之後,同意了前線的作戰計劃。史可法在來取作戰計劃回音的時候,向我彙報了一下國內的情況:由於常年大規模的海外作戰,軍需補給線長,物資耗費非常驚人,由於戰爭的原因,外貿雖然有所發展,殖民地的血脈也漸漸的開始良性的為大明帝國所用,但是依然給國內的賦稅和糧食供應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有的地方已經不堪賦稅的重壓,發生了民變,雖然規模不大,但是依然值得小心提放。總而言之,大明帝國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

對於這種情況的發生,其實也在我的預料之內,畢竟長時間的戰爭狀態,任哪個國家也不可能堅持多長時間,更何況這場戰爭已經持續了十餘年,在這樣下去,恐怕真的要久戰必亡了。可是現在歐洲依然沒有屈服的跡象,明軍對殖民地的統治還有大片的空白,尤其是美洲,很多地方都沒有設立機構和兵力,而且現在也出現了征兵難和兵力不足的狀況,在這樣下去,怕是會毀掉這十年的成果。經過了仔細的考慮,我決定尋找一個體麵的方式來結束戰爭,以確保現有殖民地的擁有和大明帝國的休養生息。可是現在歐洲還有不下一百萬的軍隊,有這些軍隊在,明軍就不可能順利的退出戰爭,所以在結束戰爭以前,必須發動一次或者數次戰役來大量消滅歐洲的有生力量,以便結束戰爭。本來計劃同意前線的作戰計劃,在史可法彙報了國內情況之後,我要求前線的這一次作戰要擴大規模,盡可能的來一次戰略決戰,大批量的消滅歐洲現有軍隊,為結束戰爭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