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最危險的時刻-第九十一章 巨變的世界(1 / 3)

第四部 最危險的時刻-第九十一章  巨變的世界

第九十一章  巨變的世界

雇傭軍對胡誌明市為中心的越南南方的洗劫和拍賣進行得很順利,越南的大部份廠礦都是國有資產,當這些東西被拍賣後,越南人也不是像死爹娘似的痛哭,反正這些東西不是自己的,對於他們來講,隻不過是換了一個主人,他們仍是工人。如果要說待遇,他們還有所提高,畢竟西方的管理方式比他們原先的要先進得多,工作效率也要高得多。

幾十萬華人被遷到了金蘭灣,印尼出錢,華人出工,一座新城拔地而起。華人的住房、工作、生活必需品,由雇傭軍按照每個家庭人口多少統一安排。以三口之家計算,每戶分配的最小住宅麵積是五十平方,每多一個子女就多分一間十平方的住宅。如果在入住之前,華人家庭向雇傭軍保證,我要養多少個子女,則按保證生養的數量計算。

為了減輕多子女家庭的負擔,雇傭軍規定,從第三個子女開始,由雇傭軍負責全部的撫養費。雇傭軍在華人區一向推行義務教育,從小學到大學,隻要考得上,就免費到底。二個子女對於大部份家庭來說,絕不會是負擔。

很明顯,這一係列的照顧條件,都是在鼓勵生育。沒辦法誰叫華人太少呢?越南有8000萬人,而華人被幾百年數十次的屠殺之後,僅剩不到一百萬。如果再不拯救,怕是要滅種了。

雇傭軍租用金蘭灣,世界各國也是無話可說,因為雇傭軍是在“陳德吳主席”的主持的拍賣下得到的。公開公正,也沒有誰敢於和雇傭軍竟標,因為金蘭灣底價是十億噸黃金。

拍賣得到大量的資金,(越南人總說自己的國土是“金山銀海”但實際上,越南從來沒有富過,更別說“金山銀海”了。)越南人看到這麼多的錢,還真是興奮了一陣,不過,當“金山銀海”全都被雇傭軍拉走之後,越南人憤怒了,又不敢衝擊雇傭軍的駐地(他們被打怕了,雇傭軍殺人不眨眼),隻好另尋出氣對像,正巧此時,“陳德吳”出來解釋,這些錢是用來賠償雇傭軍的軍費的,他們將怒火發在“陳德吳”所代表的北方人身上。而北方人則怨恨南方人出賣了國家,將豺狼引了進來。南北矛盾再度激化,血腥衝突天天發生。衝突的結果,越南人口急劇減少。

買到越南廠礦的資本家們,為了使生產不至於中斷,不得不強化保安,能讓越南人害怕的也就隻有雇傭軍,因此他們絕大多數都是請的雇傭軍保鏢,總計有五萬名雇傭軍被他們聘去,換句話說,他們為雇傭軍養了一支五萬人的軍隊,更使得雇傭軍能夠合理合法的長駐越南,如有必要,隨時可以再度占領胡誌明市。

越南人對賣國的“陳德吳”失望透頂,人們呼籲全民直選主席。“陳德吳”先是打壓“民主”運動,但當北方總司令宣布不承認“陳德吳”的傀儡政府,實行軍管時,陳德吳壓不住了,隻好同意進行直選。

美國和聯合國維和部隊,盛讚“陳德吳”的舉動,稱他為越南的民主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北方認為,此次選舉,沒有一個良好的公平竟爭的機會,選舉不透明,存在著暗箱操作,作弊嚴重,因而不參加選舉,並且不承認選舉結果。

聯合國作了很多說服工作,並向北方保證,選舉的全部過程都在維和部隊的監督下進行,公正透時。但勸說無效。北方剛在雲南發了財回來,得了好處的軍隊和平民都心向著軍政府,向著越共的領導。借著這種民心,北方軍政府(聯合國稱之為北共),不斷的擴充兵力,由一百萬到二百萬,由二百萬到三百萬,四百萬。

維和部隊感到了危脅,決定加快選舉的進度,西方世界,特別是美日,不希望看到一個不怎麼聽話的越共重新掌握越南的政權,希望借著這次選舉將越南變成一個依附自己的傀儡的民主國家。

到十二月,南越的選舉結果揭曉,俱有黑幫背景的華人領袖羅四維(屠龍會越南分會的會長,現在的越南灰道黨領袖)以八百萬票,高於第二名二百萬票的絕對優勢,當選為越南曆史上首位民選主席。(注:雖是主席,實則為總統,為了照顧越南人民的感情,西方沒有改換名稱。)

結果雖出人意料,但西方也隻能接受,因為整個選舉過程都在自己的監控之下,如果不承認選舉結果,等於是自打耳光。這些選票都是實實在在的,他代表著民意,誰也不敢逆著越南的民意而為。

選舉結果出來當天,北共再度聲明不承認選舉結果,第三天,便揮動百萬大軍南下,打算消滅南方的民主政權。這一舉措激怒了聯合國,全力支持羅四維領導的南越平叛。就這樣,越南的南北雙方在時隔四十年後,再次打了起來。

論戰力,越南的老兵和大部份武器裝備都在北方,又剛從中國雲南發了財,士氣很高,簡直可以說是勢不可擋。而南越,無論是士氣、兵源、武器都不如北方,所以節節後退。如果不是因為越南中部狹小,北方的四百萬軍隊施展不開,恐怕南方連個喘氣的機會都沒有。

南方最大的優勢就是世界各國的支援,其中以中國的支援最多。還有聯合國軍的協助,如果戰爭能夠拖延下去,南越的有可能逆轉形勢,因為北越沒有任何的外界援助,他所依靠的隻有自身(注:越南的大部份重工都集中在北方。)僅能生產一些常規武器。

必須有外軍參加,才能解除南越的危機,美國剛出了醜聞,政局動蕩,副總統切尼臨時就任總統,開始搞新的選舉,沒有誰敢提出兵越南,因為這意味著支持率降低。日本要出兵,中國不同意,中國要出兵,美日都不同意,讓北約出兵吧,又沒人敢接這個燙手的山芋。商量了很久,最終決定各國出錢,聘請印尼國際雇傭軍出兵。

龍居士說行,但他隻保證讓北越退兵,不保證打敗北越。

各國對龍居士的說法也能理解,畢竟北方是四百萬軍隊,要打敗他,得八百萬以上,誰能拿出這麼多的兵力?

在戰術選擇上,一向出奇製勝的雇傭軍又給全世界上了一場生動的戰術課。

12月12日,從金蘭灣出發的雇傭軍海軍,出現在北越前線軍隊三百公裏之後的洞海。越南海岸線狹長,海軍力量薄弱,北越隻能依靠陸軍分兵把守。這就使得北越的兵力被分散了,其火線越往南推,身後留下的漏洞就越多。

雇傭軍從北越防守最薄弱的洞海登陸。這個地方,北越守軍大多是新兵,僅八萬人,且嚴重缺乏重武器。守軍在艦炮的轟擊之下,很快就被打散了。伴隨著炮火,鐵血戰士連,搭乘橡皮艇,二十輛水陸二棲坦克,組成第一衝擊波,勇猛的衝向海灘。僅付出了微小的代價便攻占了一片登陸地。緊接著是第二梯隊,第三梯隊,雇傭軍的海軍陸戰隊,湧了上去。

整個登陸過程僅一小時。成功登陸後,以鐵血戰士為先導,陸戰隊跟進,對洞海的守軍發動了猛烈攻擊。

得知洞海被攻擊,北越從前線抽調部隊北上,又從北方抽調部隊南下,企圖兩線夾擊,將雇傭軍的登陸部隊全殲於洞海。但南北援軍距洞海都有二百公裏以上,再加上路況不好、鐵路已被炸毀,要趕到需二天的時間。雇傭軍輕裝步兵也能在短時間內拿下洞海。因為雇傭軍有巷戰之王鐵血戰士。鐵血戰士在正麵戰場上,麵對敵方紛飛的炮火,作用有限,但在城市之中,火炮用不上,越軍單兵武器又傷不了他,用之巷戰,再合適不過了。激戰一晝夜,鐵血戰士連,人均殺敵六百,八萬守軍煙消雲滅。打完收工,順便解救了城裏一千多華人。

當越南援軍,氣喘籲籲的趕到時,洞海城已經變成了一座死城,唯有數萬俱屍體,在太陽的暴曬下,發著腐爛的臭味。城裏的平民,就是被這些臭味給逼走的。

越軍一調動,露出的空洞更多,當越援軍還在洞海城中埋屍體時,又接到了雇傭軍在北麵瓊琉登陸的消息。瓊琉距河內有僅二百多公裏,如果被雇傭軍占據河內必將震動,整個北方軍都有可能被瓦解。於是援軍不顧疲勞,“飛行”三百多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