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最危險的時刻-第九十章 陰謀的破產(1 / 3)

第四部 最危險的時刻-第九十章  陰謀的破產

第九十章  陰謀的破產

美國以有史以來最驚人的速度,推動著911恐怖事件的後續。推動路線,符合美式典型風格:確定要打擊的目標A——製造美國受襲——公眾恐慌——中情局確定幕後黑手就是目標A——國會授權給總統——總統發動對目標A的攻擊——摧毀目標達到美國的戰略目的——美國政府財政赤字攀升,美國大財團發財——沒有找到目標A有犯罪的證據——公眾對目標A的興趣淡去,不了了之。

這是美國的套路,也是全體民主國家的套路,是三權分立之下,民主國家最容易達到戰略目標的方法。

為什麼非要自殘才能達到戰略目標?這是民主國家的體製決定的。總統看上去很有權力,但立法權歸國會,審判權歸法院,執法權歸政府。三者互相製約,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三權分立製度已經很完善了。任何人,即便是總統,也不能輕易發動對外戰爭,因為他要國會授權才行,而國會是選自民間的代表,誰都知道,戰爭是要流血的,大多數情況下,民眾是不願看到政府參與到戰爭中去,將自己的孩子送進絞肉機。

這一方麵在美國更加的明顯,美國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歐亞都隔著大洋,其國在誕生之初就有著“光榮孤立”的思想,民眾反戰的情緒很重。隻有當本國領土受到襲擊,民眾感覺到恐慌,才會支持政府發動戰爭,消滅“恐怖之源”。但美式的民主,法律規定了國家為民眾服務,但選舉與被選舉權卻操縱在了大財團手中,大財團操縱政府為了自己的利益服務,當自身的利益與民眾的利益相衝突時,犧牲掉民眾的利益。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政府財政赤字越來越大,大財團卻急驟暴富的根本原因。

舉例說明,假設戰斧導彈每枚造價一百萬美元,軍火商每賣出一枚,就能賺到一百萬的毛利。但美軍有軍費,平時就有很多的戰斧導彈諸備,如果不發動戰爭,庫存的導彈根本用不完,不用繼續訂購,怎麼辦,唯有打仗,即便是用導彈去炸帳蓬,美國也會去幹。因為導彈消耗了,就有理由購置新的,這些新戰斧超出了財政預算,隻好借債,於是顯示出來就是財政赤字,每增購一枚戰斧,政府的財政赤字就增加一百萬,民眾就多了一百萬的債務負擔,軍火商就得到了一百萬的利潤。如果將紛繁蕪雜的中間環節省掉,我們便看到了事情的實質,民眾的錢,流到了軍火商的手中。而且這錢還是民眾借來的高利貸(政府赤字,需要找財團借貸,往往利息很高)。

得利的不僅僅是軍火商而是整個富豪階級,因為從來沒有一場戰爭,隻需要戰斧的,相關產業,石油、鋼鐵、電子、橡膠、化工……於是所有的大富豪都發財了。而民眾卻背上了沉重的債務。這也是財富的二級分化越來越嚴重的原因之一。這一個過程被大富豪禦用的無恥政客鼓吹為《戰爭經濟學》,被蒙了的民眾,信以為真,很少有清醒的。民眾從來不去想政府的財政赤字該如何解決,政客們也不說。

順便提一句,集權社會的富豪階層的發財模式比起民主社會更加的簡單直接。錢與權緊密結合,大多數富豪身兼大官和大富翁二職。無需選舉,不承認“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也不需要通過對外戰爭,作為媒介,可直接將稅收轉為已有(被人檢舉就是貪汙,沒人管就是天經地義),當社會矛盾尖銳時可以直接沒收民眾的財產,變成自己的東西。所以,集權社會貧富兩級分化更加的嚴重。

幾天後,911的損失估算出來了,死亡數百人,失蹤五千多人,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一萬億美元。中國政府在事發的當日,就給美國發去了慰問電,表示願意協助美國反恐。

隨後,美國上下,千裏兵瘋,萬裏淚飄,高舉反恐大旗,劍指阿富汗。並贏得了聯合國安理會的一致同情。

阿富汗塔利班武裝,明確的表示,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是本拉登所為,拒絕交出。美國因此得到了戰爭的借口,數十萬大軍,雲集中亞。

中國北京中南海。

“主席,我認為美國此舉另有所圖!”足智多謀的總後部長,擔憂的建議:“阿富汗毗鄰我國新疆,而新疆又是我國防禦最薄弱的地區,美軍此舉不但隔絕了我國和伊朗的連係,還嚴重危脅到了我國的邊疆安全。阿富汗剛從蘇聯入侵中解放出來,又陷入內戰,塔利班好不容易將統一了阿富汗,尚未喘口氣,美軍又大動幹戈,很落後,也很貧窮。整個阿富汗境內沒有一幛建築物的價值超過一枚戰斧導彈的價值。以阿富汗的窮困和弱小,用得著幾十萬美軍嗎?美軍如此,意欲何為?他這分明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啊。”

總參謀長道:“美國借反恐為名,有著充足的理由,我們雖感到受了危脅,但無可奈何,況且,美國現在還需要我們的經擠援助,有求於我們,我認為他不敢入侵新疆。”

國防部長劉上將道:“臥塌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主席苦笑:“不容又如何?我們已在安理會上投了讚成票,美軍這次行動,得到了我們的同意,我們豈能出爾反爾?自打耳光?如果劉上將擔心安全,可以調些部隊去新疆,監視美軍的行動。”

劉上將歎了一口氣,道:“如今也隻能如此了。”

輕輕的門開了,一位須發皆白的老人拄著拐杖走了進來。

眾常委一見,嚇了一跳,他是誰?過了好久,眾人才認出此人。

“老總理(影子!)”

“影子”喘著氣,找了最近的一張沙發坐了下來。

“您怎麼來了?”

“我不能來嗎?不歡迎我?”

“不是,不是,您的身體——,要多休息啊。”

誰也沒想到久不來與會的影子,借口生病的理由竟然是真的,看這老態,隻怕是病得不輕。

“我來這,有二句話,問完就走,一、如何安撫雲南人民。二、如何應對西部的危脅。”

越軍已經全部撤離中國境內,雙方又恢複了戰前的軍事分界線。國家統計出了雲南的損失。軍隊死亡一萬二千人,失蹤六千人,受傷四萬人。平民死亡十三萬人,失蹤三十萬,受傷一百二十萬。大片的民宅在越軍的“燒殺搶”三光政策之下,被夷為白地。越軍撤走時,雲南的財富被洗劫一空,利用那條至今仍非常完好的雲河鐵路,將能搬走的東西都搬走了。整個雲南遭到了滅頂之災,受災最嚴重的是昆明。經濟水平倒退了六十年以上。總計損失估算有十萬億人民幣以上。如此慘重的損失,誰也不願再次提起,太刺痛人心了。

無人敢於正對老總理依舊淩厲的目光,主席隻好自己說了,“民政部已經製定好了重建計劃,宣傳部號召全國捐款救災。有全國人民的支持,預計十年後,將會有一個嶄新的雲南。”

老總理沒說話,繼續盯著主席。

“西部危脅,我們正在商議,老總理既然來了,也給我們拿拿主意。”主席說完,幹笑了幾聲。

唉——,老總理一聲長歎,不知包含了多少辛酸,“多災多難的人民,又一次被侵略,而拿到不賠償。”

“雇傭軍應該對此事負責,如果不是他們洗劫了胡誌明市,越南也不會瘋狂的洗劫雲南。”總政部長道。

“放屁!”平地一聲驚雷,炸得總政部長麵無人色,“是越南侵略在先還是雇傭軍攻占胡誌明市在先?如果不是雇傭軍及時出手,我們哪能收複南沙,哪能這麼快就收複雲南?如果戰爭要拖下去,我們的損失會有多大?雲南人民還要受難多久?越南的殘忍,我們早在第一次中越戰爭中就領教過了,即便雇傭軍不出兵,他們同樣會洗劫雲南,而且是無所顧慮,會更加的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