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那天,全體音樂老師和合唱隊的學生以及部分家長齊唱抗戰的歌曲,同時每天下午第三節課給學生播放《小兵張嗄》等抗戰題材的影碟,周末的晚上,播放《地雷戰》等露天電影,邀請學生全家及社區的居民一同觀看。
這樣做的效果很好,我們沒有喊一句響亮的愛國的口號,經過一周的音樂和視覺藝術的熏陶,在每個學生心裏播下了愛國主義的種子。
“好,就是要這樣!”龍居士讚道:“潤物細無聲,此乃教育的最高境界!學習是音樂,教育是藝術。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在藝術中升華,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們學到了很多東西,又塑造了優良的品質。”
劉森力聽到龍居士說左一個“孩子”,又一個“孩子們”,感覺怪怪的。就好像這個龍居士是七老八十的老人一樣。但看他的年齡,怎麼說也隻有二十多歲啊。為什麼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說話的語氣卻像是一個曆盡蒼桑的老人呢?不過,怪雖怪,但被龍居士如此高度讚揚自己的教學方式,其內心有一種找到知音的感覺。
“嗬嗬,劉老師這裏有多少學生?”
“三百多。”
“你一個月工資有多少?”
“很少,隻有幾百塊。”提到工資,憑何當老師的總要尷尬一會兒,這都是叫“窮”字給鬧的。
“如果我給你幾萬個學生,再給你數千的工資,你願意來嗎?”
“幾萬?數千?”劉森力吃驚不小。
不要奇怪,龍居士為什麼會說有幾萬學生。環山礦子校隻有二百多學生,但那四個大廠的附屬小學卻有數千,如果將輟學的學生都找回來,恐怕不下數萬。再加上即將收購的一些煤礦、工廠、公司的子女,恐怕十萬都打不住。龍居士無力改變一國,就從改變自己身邊的人,改變自己的公司做起。
照他的想法,搞好公司,不僅要對現在負責,更要對將來負責。
不過,這樣下去,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公司結構太複雜了,就像一個小社會,什麼都有。這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也不利於公司輕裝上陣。
在此事上,龍居士內心也很矛盾。
商業準則要求利益最大化,花最少的錢,賺最多的錢。這就要求,在用人機製上,想用人直接從社會上召,用完了再一腳踢出去。隻有這樣幹才符合這一準則。像自己這樣,先花大價錢,從小培養,又花大價錢養老。員工的一生基本上都包了。員工可以說沒有風險,但風險都轉到自己公司身上來了。這樣的公司會不會包袱太重?在競爭中缺乏活力?
龍居士也曾彷徨過,細細研究中外商例,又參考日本的終於製雇傭製度。這才,最終拍板決定,就這麼幹!
在用人上,龍居士這樣做,也是無奈的選擇。
首先是中國的教育製度極其垃圾,按那種方式培養出來的人才,實在是派不上用場。而龍居士擁有異時空的記憶,有成功案例可以參考,甚至照搬都行。不用擔心失敗。
其次,在資金上雖然會遇到困難,但這種困難是暫時的。因為吞日公司有兩大核心優勢。一是龍居士知道未來世界發展的方向,這就好比在玩RPG遊戲,別人必須小心的摸索著玩,天天心驚膽顫的擔心會踩到地雷,而吞日公司可以照秘籍,大膽的玩下去,任何一次機會都不會錯過。二是掌握了異時空的科技,而異時空的科技遠超過現在,擁有無人能及的科技霸權。
這二大優勢隻要掌握其中一條,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更何況兩大優勢,皆在我手?
再次,中國傳統的戀家情節。
中國人戀家愛家,鄉土情節比任何其他國家的人都要深。終生製雇傭給人一種家的歸屬感,員工會將公司當作自己的家。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工作中,這樣激發出來的工作熱情是無以倫比的。而那種西式的企業管理製度,那怕給他開再高的工資,員工也不會將那當作自己的家。時時擔心自己會被炒尤魚,膽戰心驚的過日子。公司不把員工當人,員工也不把公司當家,一有機會就偷懶耍奸,對付著過日子。管理無論如何科學,都無法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調到最大。因為他先天不足。
但龍居士的這一套做法,絕非大鍋飯。與中國的國企和日本資本家的終生雇傭製都有所區別。
大鍋飯的特點是幹好幹壞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龍居士的管理製度擁有完善的激勵製度,真正實現多勞多得,不勞無得。
日式的終生雇傭製其本質是為了增加企業主的盈利。而龍居士這樣做卻是為了增加吞日公司的盈利。當吞日公司還弱小時,兩者看不出,有任何的不同之處,但當吞日公司規模無限擴大,甚至變成國家時,那麼公司即是國家。也可以這麼說,到那一天,整個人類社會就是一家大的公司。不存在公司剝削職工的現像,因為從來沒有人會說,繳稅是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