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印度洋-第五十章:困獸猶鬥(四)(3 / 3)

印藏特種邊境部隊一度以來隸屬印度內政部保安局,現有81個連隊,其中藏人連隊69個,廓爾喀連隊12個,實力約有1萬人,其規模相當於印度陸軍師的建製。編為總部(設總監和副總監)、建製司令部(設司令和副司令)、防區和訓練中心。但是這支部隊的實際控製權一直都掌握在印度人的手中,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總監(準將軍銜)由印度人擔任,副總監及其以下軍官多才由藏人擔任。

1975年印藏特種邊境部隊製訂了有關部署的軍事條例,這些部隊大部分都部署在距離印中邊境十公裏的地區之內,共劃分有五個防區,五個防區司令部的駐地相對固定,但所轄連隊不固定。防區內各連隊每三年和後方基地的連隊輪換一次。成為了印度軍隊向北防禦和監視中國第一線的防波堤。印藏特種邊境部隊不僅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安置高靈感度的偵察設備監視中國軍隊動向,而且經常對中國實施有限的越境偵察行動。

但是隨著中印關係逐漸開始解凍直至恢複,在輿論的要求下,印度政府首次被迫考慮這些“特別邊境部隊”的前途,此刻的印藏特種邊境部隊已經發展為擁有武裝直升機、無後座力炮、火箭筒、輕重機槍和AK-47步槍,另外還有登山、漂浮和偽裝等必要器材。成為一支編製固定、裝備優良、訓練有素、戰鬥力較強的特種部隊。印度政府開始不再將這支流亡的軍團作為浪費在中印邊境的一片平靜的雪線上。新德裏開始將這些走投無路的藏人作為廉價的炮灰和無處可去的野犬。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印藏特種邊境部隊被投入戰鬥。隨著戰爭的不斷深入,印藏特種邊境部隊被不斷賦予重要的作戰任務,包括破壞卡普台大壩和其它的重要橋梁,截止1971年12月17日印巴停火協定簽署時,印藏特種邊境部隊有56人陣亡,190人受傷。由於作戰英勇,印藏特種邊境部隊有580名軍人獲得了印度政府的“現金獎勵”。 在1977年印度國內大選期間,印度安全部門領導人派500名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突擊隊員前往薩拉沙瓦應對危安分子可能發起的騷暴亂活動。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被刺身亡後,印藏特種邊境部隊也用來保護印度總理。

甚至在克什米爾的爭奪戰中,印藏特種邊境部隊也被派上了第一線,在星峽冰川的冰雪地獄中,這些流亡藏人的後人在完全與自己的家鄉沒有關係的戰局中苦苦的掙紮著。作為印藏特種邊境部隊的副總監,丹真宗智一直為自己的“民族複興“而奮戰著。

印度政府和“藏獨”勢力達賴集團十分重視對印藏特種邊境部隊官兵的訓練教育。其軍事訓練主要分為基礎訓練和專業訓練兩種。基礎訓練的對象是剛入伍的新兵,訓練時間為六個月。主要科目有隊列、武器操作、射擊、投彈、通過障礙等遊擊戰術訓練,戰術訓練重點是空降、遊擊戰和單兵、班攻防戰術。這支部隊還多次舉行以中國邊防軍和西藏縱深地區交通線等重要設施為襲擾破壞目標的演練,有時還參加印軍舉行的各種實兵演習。此外,達賴集團還經常向印藏特種邊境部隊宣傳組建部隊的目的是為了“西藏人民的利益”,為了實現“西藏獨立”,煽動官兵仇華反漢的民族情緒,竭力培養他們的“藏獨”意識。

但是這些極端的宣傳本身也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當印度政府一再在與中國的對抗中失利和妥協之後,印藏特種邊境部隊官兵開始逐漸失去了耐心。他們迫切希望能有一個強有力的印度政府站立在自己的背後,以協助他們實現數十年未能實現的宿願。在喬京德爾的誘惑之下,丹真宗智率領印藏特種邊境部隊脫離了軟弱的曼莫漢.甘地內閣,投入到了印度軍隊和總統的陣營。

“沒有問題,我的戰士不僅是山地和雪原上的勇者,在城市地帶同樣是天生的殺手。” 丹真宗智自信的笑道。印藏特種邊境部隊主要任務是:平時進行各種訓練,配合印軍警擔負邊境守備執勤、巡邏偵察、特務派遣、邊境騷擾和破壞等任務,必要時還執行工程建設和印度國內反恐等的特殊任務。如果將來中印爆發戰爭,這支部隊將充當印軍的先頭部隊,進行化裝偵察,空降或潛入中國軍隊後方進行武裝偷襲、破壞重要目標,在西藏境’內開展遊擊戰和進行策反、顛覆等破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