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參戰的潛艇都是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這就好比讓使用匕首的步兵去對抗裝備著重甲長矛的騎兵。”負責印度海軍潛艇部隊指揮工作的尚卡爾少將,當然知道今天薩克胡亞中校來找自己的原因。連續多次的小規模接觸戰,已經令印度海軍的這一戰略徹底的破產,雖然“尼赫魯”號航母到目前為止每次還能全身而退,但是新補充的艦載機兵力卻被中國海軍航空兵消耗的所剩無幾了。而參戰的潛艇部隊情況則更為糟糕。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艘德製209/1500級常規動力潛艇“沙爾基”號和“山庫爾”號被擊沉了。
德製209/1500級常規動力潛艇和前蘇聯F級潛艇一樣是以魚雷為主要攻擊手段的潛艇。魚雷最大的缺點就是射程近、速度慢,而且對潛艇來說還有一個問題非常致命:那就是若使用熱動力魚雷,其航跡會非常明顯,象一條條指示線,明白無誤地直指潛艇的藏身之處。而受魚雷性能的先天製約,潛艇部隊若對一支敵方艦隊發起攻擊,必須先要向對方運動、靠近,以占領魚雷發射陣位。雖然現代潛射魚雷的射程已經達到50-70公裏,但這個距離仍在艦載反潛直升機的搜索範圍之內,這對攻擊的潛艇來說無疑是極其危險的。
以常規動力潛艇對水麵艦艇編隊的魚雷攻擊為例。由於水麵艦艇編隊速度快,常規動力潛艇水下航速慢,且受蓄電池電量的限製,潛艇不可能、也不具備在敵編隊後方借助敵聲納盲區進行追擊式攻擊的能力,潛艇必須力爭迎頭突擊,占領小舷角射擊陣位。為此,要求潛艇以大深度和大航速航行,才不容易失掉戰機,否則將造成攻擊困難。
而頻繁的機動會使潛艇的水聲反射麵加大,高速機動會使自身增大,潛艇的隱蔽性會因此受到削弱甚至喪失:突破後,潛艇要上浮到發射深度,升起潛望鏡進行最後的觀察,以便發起攻擊。從以往的經驗和戰例來看,在與水麵艦艇交戰時,潛艇在此階段發現的概率非常大,造成了許多艇毀人亡和攻擊失敗的例子。
由於大、中型軍艦生命力較強,擊沉一艘驅逐艦以上的軍艦通常需要命中2—4枚魚雷,若是航空母艦這類目標,命中的雷數還要增加了。為了充分發揮魚雷武器的威力,增多命中雷數,潛艇一般采取近距離多魚雷齊射的方式,對那些高價值的目標,比如航母則必須達成徹底擊毀敵艦的戰術企圖。俄製常規潛艇艇首發射管一次齊射最多可以發射6枚魚雷。此時,若對方編隊發起反擊,潛艇基本處於無還手之力的悲慘境地—重新裝填魚雷是件頗耗費時間的麻煩事,潛艇為逃避對方攻擊所進行的規避行動也會使潛艇無法處於有利的發射位置。
其實,在現代作戰條件下,麵對反潛探測與反潛攻擊能力強大的水麵艦艇編隊,以一艘常規潛艇憑區區幾枚魚雷單槍匹馬地向對方啟發攻擊無疑是自尋死路。潛艇要想達成攻擊敵方艦隊的戰術企圖,必須以多艘潛艇組成“狼群”,並在己方水麵艦艇和航空兵的配合下進行多兵種的協同作戰才有可能得手。
潛艇在進行魚雷攻擊後,通常要進行戰術規避以逃避敵方水麵艦艇的反擊,並且要進行水下重裝魚雷,為自己的反擊和再次突襲作準備。此時,常規潛艇的處境是非常的糟糕的,航速慢、蓄電池電量有限,既跑不快也跑不遠,反擊手段基本喪失,從潛艇對水麵艦艇發起的魚雷攻擊與撤離這兩個階段看,潛艇始終身處險境。
作為潛艇兵,如果你的潛艇能跑得快擺脫敵人的追擊是一回事,如果你眼看危險來臨卻跑不動則是另一回事。相信許多人都作過這樣的噩夢:深厚的危險追擊而來,你卻跑不動,眼睜睜的看者距離越來越近,直至最後你被噩夢驚醒。身為潛艇兵薩克胡亞中校當然明白這樣的恐怖,所以今天他將代表印度海軍向尚卡爾少將“請出”印度海軍最後的鎮山之寶,雖然他們隻是被租借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