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三天裏,榮波和他的部隊主要的任務是安裝和調試自己手中的一係列裝備,並開始為下一個階段的遠征作最後的準備。而有林明賢所統帥的緬甸北部四個特別行政區共同組建的“緬北聯軍”也在這幾天裏陸續集結完畢,這四個特別行政區中,除了彭家聲領導的緬甸撣邦第一特區和林明賢的撣邦第四特區之外,佤邦第二特區和克欽第三特區此前也都曾是緬共領導的根據地的一部分。
特別由是續彭家聲之後獨立的昔日緬共北佤縣縣長、12旅旅長的趙尼來和時任中部軍區副司令員的鮑有祥組建的佤邦第二特區,在美國國務院的官方調查報告一度被稱為是世界上武器裝備最為精良的販毒組織,在金三角群雄爭霸的戰國時代裏,佤邦軍隊曾經在泰緬邊境一戰成名擊潰了金三角之王昆沙的武裝販毒勢力,占有金三角毒源地最大的罌粟種植園區和60%以上的毒品產量。不過這不過是迫於生計,在中國政府的幫助下昔日的萬畝罌粟地正在逐漸變成了稻田和橡膠園。
而由克欽族人組成的第三特區其前身也是緬共的101軍區,這支部隊在20世紀60~70年代仍是與緬共並存的克欽獨立軍,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隻是緬共的盟軍而非下屬。雖然在與緬共分道揚鑣之初,克欽第三特區的實力是四個特區之中最為弱小的,不過當佤邦與坤沙部作戰之時,果敢陷入權利、利益紛爭之時,第三特區的領導人丁英等人卻在與緬甸政府和中國地方政府極力的搞好關係,複蘇當地經濟。由於克欽族所控製的地區正是緬甸北部最著名的玉石加工、聚散地,加上中國政府對“陸路南方絲綢之路”的恢複,克欽第三特區在經濟上迅速崛起,目前每年財政收入都在億元人民幣之上。
雖然曆史上這個四個特區之間也曾有過矛盾和衝突,但此刻他們的戰士卻重又會聚於密支那地區,不過這一次他們不在是為了共產主義的理想,而是為了與自身利益休戚與共的中國朋友。在密支那集結的“緬北聯軍”總數在5000人以上,其中克欽族的部隊將主要負責這次遠征的後勤和補給線的暢通,佤邦的部隊則負責外圍的警戒工作。而由林明賢親自統帥的彭家聲和自己的撣邦戰士則將與“牙旗”部隊並肩作戰。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榮波的“牙旗”部隊以密支那為基地開始了中國軍隊在21世紀第一次穿越緬北野人山的秘密遠征。地處中、緬、印三國接壤地帶的緬北野人山,在世界地理上被稱之為胡康穀地,這裏山脈和溪穀綿延千裏,縱深200多公裏,海拔平均在2600米以上。山中喬木遮天,藤草迷漫,毒蛇、瘧蚊、螞蝗遍地,高坎低壑,行走艱難。
當年由抗戰名將林聿明統帥的十萬國軍精銳,在英國軍隊不戰而潰,與中國本土聯係斷絕的情況下,不得不分數路退走野人山向印度方向撤退。當時雨季已到,山洪爆發,道路淹沒,部隊進退兩難,帶來糧食已經用罄,醫藥缺乏,官兵饑餓疾病交迫,又與盟軍和重慶失去聯絡。一路死傷累累,慘絕人寰。後來得到盟軍飛機多次偵察,發現遠征軍蹤跡,才得空投糧食物品,得以維持生命,雨季將過,逐步轉移,最終退到印度利多。
此刻“牙旗”部隊的軍車沿著橫穿緬甸北部、多次重新修建的“史迪威公路”直奔緬北野人山,榮波已經可以想見山穀裏既有當年遠征軍潰敗時留下的成堆屍骨,應該也殘存著遠征軍大反攻時英勇斬殺日寇、修路、架橋、鋪設油管的戰爭遺跡。這座人跡罕至的群山之中既是中國軍隊的恥辱之路,也是中國軍隊的光榮之路,自己此刻又將踏著這裏奔赴戰場,等待著他和他的戰士們的又會是什麼呢?
第四十八章:應龍、牙旗(完)
敬請期待下一章:敵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