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誰主蒼穹(五)(2 / 2)

先進的機身結構采用碳纖維和鋁-鋰合金材料,命名為“雪豹”的機載武器控製係統擁有機械轉動修正的相控陣天線。使得蘇-37型戰鬥機擔任著俄羅斯新一代戰機服役之前,對抗美國空軍F-22型戰鬥機的重任。

與幾乎毫無還手之力的蘇-35型戰鬥機,“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所駕駛的蘇-37型戰鬥機表現的要優秀很多。在雙方戰機的超視距攻擊階段,他們沒有給中國人太多的機會。雙方都沒有能夠使用中距離空對空導彈解決對手。空戰進入了生死一線的空中格鬥階段。

同樣裝備著推力矢量發動機的中國空軍新型戰機使格鬥的勝負更多的取決於雙方的操控性和飛行員的素質之上。在雙方的近距離格鬥導彈飛翔的天空,雙方都竭力的躲避著對方的攻擊。

但是顯然這一次運氣又站在了中國人這邊,“柯西金”所駕駛的蘇-37型戰鬥機率先被擊落。“勃列日涅夫”的戰機雖然躲過了多枚霹靂-9型近距格鬥導彈的正麵攻擊。但飛舞的破片也撕破了他的戰機裝甲。他的發動機帶傷發出著怒吼,漸漸失去了動力。

中國空軍的新型戰機用30毫米機炮埋葬了這位俄羅斯空軍的精英。在墜毀在馬六甲海峽上空時,這位來自北國的飛行員致死也不敢相信這一殘酷的現實—一度以俄羅斯出口的蘇-27型戰鬥機守護天空的中國竟然擁有可以擊落自己的新銳戰機。他或許會後悔來參加這場本與他無關的戰爭,但他應該不悔,因為他用自己的生命,見證了一個新的空軍強國的崛起。

當德那巴汗和他的戰機飛回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機場之時,他麵對的是跟他一樣失去了信心和勇氣的印度空軍地勤,馬六甲海峽上空的空戰已經再無懸念,中國人將壟斷天空。

失去了“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之後,昔日不可一視的俄-印聯合“方塊-A”中隊已不複存在,印度空軍在前線隻剩下2架蘇-35型戰鬥機。而俄羅斯空軍在索要了巨額賠償金之後,索回了“方塊-A”中隊最後的一名飛行員。莫斯科明確表示將不會再派飛行員參加這場“殘酷”的戰爭。

而“方塊-A”中隊唯一的印度飛行員德那巴汗則被召回印度本土,此後的戰鬥已與身心疲憊的他無關,他更名換姓之後在位於海德拉巴的印度空軍學院擔任教官,直到戰火蔓延到印度的本土。

而包括印度在內的世界各國空軍則更為關注這兩場令人注目的空戰中,中國究竟使用的是何種戰機。但是結果卻令所有大跌眼睛,這兩場空戰中中國空軍使用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新型戰機。

美國軍方的衛星在泰國北部的機場上發現了擊落“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所駕駛的蘇-37型戰鬥機之後降落的2架中國空軍的重型戰機,這種重型戰機明顯帶有Su-27基礎上靠攏F-22的痕跡。采用三翼麵加雙三角翼來解決高速與機動性能之間的平衡問題。美國人將它與此前曝光的中國一航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所推出的殲-14型“雪鴞”重型戰鬥機項目聯係起來,認為中國空軍的第四代戰機將是殲-14型“雪鴞”重型戰鬥機。

而俄羅斯和印度的情報部門則側重擊落蘇-35型戰鬥機的新型戰鬥機,這型新型戰鬥機布局明顯受到米格1.44的影響,這型戰鬥機通過將前翼布置在和主翼同一個水平麵上來解決反射麵積過大的問題。這種新型戰機與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殲-13型戰鬥機方案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