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東關完全被籠罩在騰騰的煙霧中,還可以聽到槍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在煙霧中可以看到來回晃動的太陽旗和在廢墟上開動的坦克。一些士兵還在東關的西頭堅持。
何煋榮一看,知道三個營的守兵傷亡殆盡,東關陣地大勢己去。忙指揮手下的二十多人加入戰鬥,用火力掩護東關守兵殘部撤出陣地。帶著這最後的幾十人且戰且走,繞道到尚受到敵軍攻擊的北城,從西城門退回城中參加巷戰。
日軍占領南城牆後不久,敵人又完全肅清了我東關守軍。
占領東關的日軍稍事整頓即對東城門發起猛烈攻擊。同時,占領南城牆的敵人也以猛烈的火力和衝鋒奪取了東南城牆角,並繼續在城牆上向北逼近。我東城牆南半部的守兵大部死傷,不能支持,餘者退守到城樓的位置利用殘缺的工事固守。
防守東城門一帶的是七二七團吳忠敏營。此時,張宣武團長和王誌遠旅長都來東城督戰。
進攻的敵人以炮火猛轟早己垮塌的城樓,城樓上殘存的木頭在燃燒彈的爆炸中燃起大火。城門洞在平射炮火的連續打擊下完全敞開,在一陣陣密集的機槍火力掩護下,第一波三四十個鬼子突進東城門。吳忠敏營早有四挺重機槍布置在城門後麵,此時,四挺重機槍一齊開火,伏在四周的守軍又以密集的手榴彈轟擊,這幾十個鬼子根本無處躲藏,全部消滅。但是日軍並不罷體休,不顧死傷,以源源不斷的兵力成波浪式向東城門反複衝鋒,又有一些鬼子登上城牆,躍入城中,東城門一帶展開了殘酷的巷戰。
在南城牆戰鬥最激烈的時候,總指揮王銘章親臨火線督戰。異常猛烈的攻擊己使王銘章意識到最後的時刻就將來臨。三時左右,他向臨城集團軍總部發出了守城以來的最後一道電文:
立到,臨城,軍長孫,○密。獨立山方麵本日無友軍槍聲,想係被敵阻止。目前,敵用野炮飛機,從晨至午不斷猛轟,城牆缺口數處,敵步兵屢登城屢被擊退。職憶委座成仁之訓,開封麵諭嘉慰之詞,決以死拚,以報國家,以報知遇。謹呈。王銘章。叩。
電文發出後,王銘章命令通訊參謀隨時準備銷毀電台和密碼。
和前麵的電文一樣,該電文由王銘章授意,參謀長趙謂賓擬就,王銘章簽發前,在場的各位主官都依次看過。趙謂賓與王銘章多年來朝夕相處,肝膽相照,情同手足,深悉王銘章的膽識和氣節。趙謂賓工於文筆,取筆一揮而就,此電既代表了王銘章的意誌,又是眾人的絕筆。三七○旅旅長呂康看後,連稱趙參謀長寫得好:“佩服,佩服。”
這道電文後來被作為四十一軍全體官兵在抗日戰爭中的背誦詞,在各種莊嚴場合,如宣誓、追悼、集會、升旗以及組織敢死隊衝鋒時,都要集體背誦。以至數十年後,一些四十一軍的抗戰老兵都還能熟記。
電文中所說的“獨立山”,係指滕縣縣城東南十餘裏的一座孤立小山,因地圖上無名,故以“獨立”二字稱之。日軍進攻縣城時,先即奪取這一高地以布署強大的炮兵,掩護其坦克、步兵向縣城進攻。因此,若湯恩伯軍團從正麵解滕縣之圍時,也必首先奪取該地。
電文中所說“開封麵諭”,是指二十二集團軍在進入五戰區時,在開封參加逮捕韓複榘的那次會議,會上蔣介石和白崇禧都講了話,特別表彰了王銘章收複平遙之役。
電文中所說“以報知遇”,是指王銘章向孫震表示感激之情。王銘章同孫震除了有上下級關係外,還有極深切的個人情誼。辛亥革命時,孫震在西安讀陸軍中學,王銘章在成都讀陸軍小學,同屬保定係。從此時開始,王銘章即追隨孫震參加辛亥革命,從未分離,深為孫震所倚重。這裏,王銘章是表明以死相報的訣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