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一百零二回 小李村眾將勇求戰 講求是中央放權
卻說戰局發展令人吃驚!為了便於指揮,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決定將總前委指揮部連夜從周殷圩前移到臨渙集以東的小李家村。臨渙集處於徐宿鐵路與宿縣至阜陽公路之間,是蔣介石三路大軍南北對進的預定會合點。臨渙集以東公路一側的小李家村,距黃維和李延年兵團不過四五十裏,敵機每天都要經過這裏向北或向南支援邱清泉、李彌、孫元良、黃維兵團作戰。總之,蔣軍無論從哪一方靠攏,小李家村都是必經之地。“在一定條件下,最危險的地方倒是最安全的地方。”劉陳鄧把指揮部設在這樣一個村子裏,可見他們具有多麼驚人的膽略!真可以說:“膽大包天”了!但是這裏又是敵人萬萬想不到的,這又說明了他們的“心細如發”!正如李達將軍後來所說:“戰役指揮員靠近前沿,對於及時掌握敵情我情,臨機處置,非常重要。”
23日,劉陳鄧率指揮部到達小李家村,立即與華野和中野第3縱隊、第1縱隊架通了電話線,迅速溝通了中野各縱隊之間的電話聯絡。村裏早已實行了晝夜戒嚴,徹底封鎖了消息。
指揮部機要員通過無線電台,時常聽到李延年在對講機裏與黃維通話:“我們什麼時候會合?”
敵機對這裏似乎不太放心,常來“巡視”,但始終沒有發現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村子裏居然駐著中共淮海戰役的總指揮部!
23日上午9時,黃維令第18軍以3個團的兵力,在8架飛機和20多輛坦克的掩護下,向陳賡縱隊第11旅南坪集陣地展開寬大正麵的多路攻擊。戰至黃昏,解放軍第11旅傷亡較大,但卻沒有丟失任何一個陣地,打得十分英勇頑強。在激戰中,楊伯濤令一個多團於南坪集以東10餘裏處渡過了澮河。
在黃維向南坪集攻擊的同時,蔣介石正在南京召開作戰彙報會。他得知黃伯韜兵團全軍覆沒的消息後,神態十分沮喪,未對戰局做任何處置,便離席而去。一個多小時後,他才出來繼續開會,研究徐州會戰國防部應該采取什麼樣的對策。多數人主張退守淮河。蔣介石則認為,隻有打通徐蚌之間的交通,才能決定徐州主力如何轉移。
有人提出問題:“怎樣才能打通徐蚌交通?”
蔣介石道:“打通徐蚌交通,要等徐州東邊的敵情明了以後,才能下令。”
這次彙報會未解決什麼實質性的問題,便草草結束了。
下午,蔣介石又召集劉峙、杜聿明和李樹正到南京開會,決定以退守徐州的邱清泉、孫元良兩兵團沿徐蚌路向符離集攻擊;以蚌埠、固鎮的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和位於趙集地區的黃維兵團,向宿縣進攻,實施南北夾擊,三路會師,打通徐蚌線的計劃,以改變不利態勢。
23日下午,劉陳鄧召集中野各縱隊和華野第2縱隊及王張縱隊司令員到臨渙集小李家村開會,部署圍殲黃維兵團。這些戰將是:楊勇、陳再道、陳錫聯、陳賡、王近山、秦基偉、滕海清、王秉璋。
劉伯承道:“22日,華野已將黃伯韜兵團全殲於碾莊地區。現在,擺在我們華野、中野麵前的敵人,有三個可以殲擊的目標:一是位於徐州及其以東地區的邱清泉、李彌、孫元良3個兵團;二是位於蚌埠及其以北的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三是位於趙集地區的黃維兵團。我們經過與軍委和華野領導多次磋商以後,認為華野經過連續作戰20多天,部隊已經相當疲勞,如不及時休整,接著再打比黃伯韜兵團更強的邱清泉和李彌兵團,確實很困難。我們中野呢,6個縱隊要單獨對付黃維、李延年和劉汝明3個兵團,困難更大。如果我們采取正麵防禦,必然要分散兵力,不但不能殲敵,而且有被敵人透過一路增援徐州的危險;如果我們采取機動殲敵呢,雖然可以逐個殲敵,但對華野作戰不無影響。因此,總前委向軍委建議,不如以七八個縱隊鉗製邱、李兵團,以六七個縱隊先打黃維、李延年為上策。軍委采納了我們的建議,電示中野擔負殲滅黃維兵團的任務,華野以主力一部擔負鉗製、阻擊徐州之敵南竄、截斷徐敵與李延年、黃維兩兵團的聯係,保障南線我軍側背安全的任務。目前,華野主力7個縱隊正在兼程南下。秉璋同誌,你們現在的情況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