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一百回 蔣介石議兵戰淮海 劉陳鄧運籌攻黃維
卻說劉伯承、陳毅正準備對付東進之黃維兵團12萬人馬,16日淩晨,陳錫聯縱隊和第9縱隊一部攻占了宿縣城。
宿縣失守,蔣介石大為震驚。這天上午,他在南京總統府官邸召開了作戰彙報會。
作戰廳長郭汝瑰首先報告道:“12月以來,徐蚌線上的共軍中野3個縱隊另兩個旅攻擊蕭縣和夾溝地區,我由渦陽、蒙城向徐州撤退之孫元良兵團一部3000餘人被殲;接著,該部共軍又在三堡地區殲滅我馮治安部第77軍軍部及所轄第37師約4000人;徐州以南的三堡、符離集等地被共軍占領。16日淩晨,共軍陳錫聯縱隊等部攻占宿縣,第5軍148師、交警第16總隊12000餘人被殲,總隊長張績武和參謀長韋編被俘。同日,共軍另一部攻占固鎮,破壞鐵路200裏······”
“胡說!全是胡說八道!你們聯合起來欺騙我!娘西皮!”蔣介石惱怒地道,“宿縣是我們的交通樞紐,是很關鍵的,曉得嗎?嗯,很關鍵!決不能落入共軍之手!命令李延年與黃維向宿州進擊!劉汝明由蚌埠北上,奪回宿縣,恢複徐蚌交通!”
“我同郭廳長親飛徐州布置。”顧祝同道。
郭汝瑰近年來得到蔣介石和顧祝同的賞識和信任,但也遭到杜聿明等人的嫉妒,說他曾經接觸過共產黨。杜聿明現在把徐州會戰搞得一團糟,郭汝瑰便趁機道:“徐州方麵,杜聿明曾提出三種對策:上策是保住徐州並救出黃伯韜第7兵團;中策是犧牲第7兵團,保住徐州;下策是救不出第7兵團,徐州也保不住。杜副總司令總是在埋怨國防部隻知道催促他放膽向東進攻,而太忽略了徐州的安全。他擔心這樣下去會成下策!”
“他的上中下三策完全與劉經扶的意見出於一轍,過於消極!”蔣介石道,“我們現在的第一要著,就是要集中全力迅速擊破運河以西共軍,以免第7兵團首先被擊破。告訴杜聿明,要他務宜遵照《戍灰防揮督電》所示方針部署!”
郭汝瑰繼續彙報道:“徐州剿總在顧總長電令下,杜聿明正以13兵團之第8軍、第9軍和第2兵團之第5軍、第70軍向東進攻,以第74軍配備於九裏山附近為總預備隊。黃伯韜已開始由碾莊東北反突擊,包圍徐莊,殲滅共軍1000餘人。14日,空軍發現包圍黃兵團的共軍向西南方向移動,黃伯韜已無危險。”
劉裴判斷道:“共軍主力轉用於徐州方麵對黃伯韜兵團僅僅監視而已,事態並不嚴重。”
蔣介石道:“隻要能夠救出黃伯韜兵團,中原的主動權就還在我們手裏。命令黃伯韜,固守碾莊待援,堅決擊破運河以西之華東共軍!命令李延年指揮第39軍、99軍速占固鎮,奪回宿縣,恢複徐蚌交通;命令黃維務於18日以前趕到蒙城,進擊宿縣!”
彙報會結束以後,顧祝同偕郭汝瑰飛徐州督戰不提。
早在10月31日,粟裕就建議中央軍委,請陳毅、鄧小平統一指揮淮海戰役。11月1日17時30分,毛澤東代表中央軍委同意了粟裕的建議:“整個戰役統一受陳鄧指揮。”
中野取得徐蚌作戰勝利後,戰局迅速發展,淮海戰役的規模日趨擴大,戰區範圍越打越大,後勤支前任務也十分繁重。中央軍委發現了這一具體情況,於11月16日18時致電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陳士榘、張震、譚震林、王建安、韋國清、姬鵬飛,並華東局、中原局、豫皖蘇分局、蘇北工委、華北局:“······中原、華東兩軍,必須準備在現地區作戰3個月至5個月(包括休整時間在內),吃飯的人數連同俘虜在內,將近80萬人左右,必須由你們會同華東局、蘇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蘇分局、冀魯豫區黨委統籌解決。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麵大定,即全國局麵亦可基本解決。望從這個觀點出發,統籌一切。統籌的領導,由劉、陳、鄧、粟、譚五同誌組成一個總前委,可能時,開五人會議討論重要問題,經常由劉、陳、鄧三人為常委,臨機處置一切,小平同誌為總前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