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九十七回 王老虎追殲逃敵 劉伯承用心建後勤(2 / 2)

劉伯承直起腰來道:“命令王近山,不要管王淩雲,應緊追黃維,並參加淮海決戰。齊日(即8日)趕到上蔡、汝南,分由南北夾擊東進之敵,力求保障野戰軍東進兵團之左側背。命令2縱魚日(即6日)趕到息縣。桐柏、江漢部隊繼續在武勝關破擊平漢路,妨害85軍向確山集中。2、6縱隊要加緊追擊、側擊黃維兵團,進至渦陽、蒙城地區,沿河布防,阻敵東進!命令豫皖蘇軍區部隊和地方遊擊隊,積極破環敵人必經的道路、橋梁、渡口,並沿洪河、泉河、潁河阻擊、遲滯和消耗敵人!”

命令發出去後,劉伯承指著地圖,對李達道:“陳毅、鄧小平昨日來電,關於鉗製邱清泉、孫元良兵團一事,我認為,陳鄧主力應該首先截斷徐宿間鐵路,造成隔斷孫元良兵團,會攻徐州之形勢。也就是說,從我軍會戰重點的西南要線上,斬斷敵人的中樞。這種方法,收效會很大的。邱清泉兵團在碭山、黃口一線,孫元良兵團在宿縣南北地區,劉汝明兵團在商丘、固鎮地區,黃維兵團又將進出阜陽,沿蒙宿公路東進,陳鄧部隊要對付這麼多的敵人,無論阻擊還是鉗製,困難都很大啊!“

李達湊近地圖,看了一會兒道:“分兵應付,效果不好;隻有抱成拳頭,集中使用,突擊一點,才能湊效。不過,這一拳要看砸在什麼地方,最能擊中敵人的要害!“

劉伯承用手指在地圖上比劃了好一陣,突然把拳頭砸在宿縣上:“攻占宿縣,斬斷徐州之敵唯一的補給線津浦路,那麼,不但孫元良兵團可能北援,便於我在運動中給予殲滅,而且邱清泉兵團也可能被迫南顧,減輕其東援之壓力。這樣,對整個戰役幫助都很大。參謀長,給陳鄧發報,請他們切實考慮,機斷行事。“

鄧子恢看著剛收到的文件道:“我大軍行動,糧草彈藥緊缺,部隊嚴重減員。這個問題不解決,將會影響整個戰役的勝利。”

“現在是一隻竹篙撐一隻船,獨當一麵!”劉伯承道,“我們中野在大別山拖瘦了,要補;鄭州解放了,開封解放了,昨天,遼沈戰役也勝利結束了,解放了的地麵擴大了,要補;現在馬上要進行淮海大戰,幹部要補,戰士要補,糧草要補,火力更要補!一切都要靠你們這兩個後勤總管來補!為了積蓄解放區的人力資源,中央決定了,華北不擴軍,中原也不擴軍。怎麼辦呢?那就搞個補充旅吧!取之於敵用之於革命戰爭嘛!濟南戰役、鄭州戰役都結束了,派胥治中同誌帶一套班子,到粟裕那裏去接收1萬名俘虜,5000支槍吧。”

鄧子恢道:“我和李達商量過了,決定先組建一個鄭洛警備司令部,由孔從周同誌任司令員,負責軍用物資的轉運工作;並請張際春同誌協助,組建一個鄭州鐵路管理局,進而成立中野運輸司令部,統一指揮戰勤工作。運輸司令部下設兵站、醫院、傷兵轉運站、糧站和彈藥交付所。中原局要求各級地方黨組書記親自帶隊支前,不惜打破家裏的壇壇罐罐!其他工作,等打完了淮海戰役再說。總之,一切為了前線!我們的原則是:禁止無價派差,實行給價包運。”

“關於組建運輸司令部的問題打算派軍政處長楊國宇同誌帶兩個人去辦。”李達道,“中原各解放區政府和人民群眾提出了這樣一個口號:傾家蕩產,支援前線!前線需要什麼,地方就支援什麼!解放軍打到哪裏,群眾就支援到哪裏!”

劉伯承道:“我們有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淮海戰役一定能取得全勝!子恢、李達同誌,你們擔負著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啊!漢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劉邦才能打敗楚霸王項羽。今天,你們如能轉漕中原,給食不乏的話,我們也能消滅蔣介石在中原最大的戰略集團!中國打完了這一仗,剩下的就是百萬大軍過長江,解放全中國的問題了!黃維來了,我該到前邊與陳毅和小平同誌會合了。”

當天,劉伯承與鄧子恢、李達具體商討了關於組建運輸司令部的問題後,帶著後方指揮部前往徐州東南。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