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九十四回 陳毅誦詩鼓士氣 劉鄧破釜戰淮海(1)
卻說劉伯承、陳毅和李達回到寶豐附近的大張莊後,繼續領導部隊進行新式整軍運動。一天傍晚,劉伯承、陳毅、鄧子恢、張際春坐在院子裏乘涼。雖說已近中秋,但天氣依然很熱。
陳毅穿著短袖汗衫,用蒲扇驅趕著蚊子道:“這裏有伯承指揮,東有粟裕指揮,我去辦大學,培養幹部。”
鄧子恢道:“中原大學成立一個多月了,我一直想在裏麵設一個財經係。陳老總要辦大學,我就去當教員。”
劉伯承聽了陳、鄧二人的話,“哈哈”笑道:“三國時,劉備帶了三員大將關雲長、張飛、和趙子龍去當新野縣長,真是船桅杆鋸作了拴馬樁——大材小用囉!現在,我們的新野縣長是從太行山下來的團幹部。有啥子辦法?形勢發展太快嘛!也罷,現在部隊正在搞整頓,暫時沒仗可打,你們嘛,可以去中原大學看看。啊!可是,再過兩個月,你們誰也別再想去大學當教授!”
陳毅敏感地道:“伯承同誌,難道你的錦囊裏又有了新的妙計?”
劉伯承搖著蒲扇道:“現在,中原蔣軍各個集團已經不能構成完整的戰線。劉峙、白崇禧兩個戰略集團共75萬人,隻能分踞徐州和武漢周圍,而且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我們呢,已經控製了津浦路以西、平漢路以東的蘇魯豫皖地區、大別山區、平漢路以西的洛陽地區和襄陽、荊州地區。蔣介石的兩條戰略幹線,隴海路潼關至徐州線,平漢路的鄭州至武漢線,已經被我們切成若幹段,點點包圍起來。我們秋季攻勢一開始,敵人的這些點將逐步成為我軍的前進基地。我軍在南線與蔣軍決戰的時機很快就會到來。到那時,假如粟郎在東邊夾住敵人的額,我同子恢、李達就在這裏揪住敵人的尾,你陳老總就和小平嘛,就上去截斷敵人的腰,置敵人於死地!”
陳毅驚歎道:“嗬!好一個夾其額,揪其尾,截其腰!此策非伯承不能定也!我看,南線決戰已有九分的把握了!”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8月23日,華野代司令、代政委粟裕就向中央軍委提出建議:“俟兩個月以後,我們即可舉全力沿運河及津浦線南下,以一個兵團攻占兩淮及高郵、寶應,則蘇北局勢即可大大開展。”
9月上旬,毛澤東提出,解放戰爭的第三年,各野戰軍應殲敵正規軍40個旅,並攻占濟南、蘇北、豫東、皖北若幹城市。
9月16日,在濟南戰役發起前,粟裕根據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提出了濟南戰役後華野行動的兩個方案:1、華野出魯西南,越過隴海鐵路,與中野會合,尋殲敵軍於徐州西南;2、華野由魯西南南下,出蘇北,奪取兩淮。
9月24日,濟南戰役勝利結束,殲敵10餘萬人。當日晨7時,粟裕向中央軍委並華東局、中原局建議:濟南戰役結束後,即進行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攻占淮陰、淮安;第二階段攻占海州、連雲港。同一天,劉伯承、陳毅收到粟裕電報,與李達在寶豐大張莊研究了一天。
9月25日上午,劉伯承、陳毅、李達致電中央軍委和粟裕:“同意乘勝進行淮海戰役,以第一方案攻兩淮,並吸打援敵為最好。”同時,他們決定以積極的行動配合華野作戰。同日19時,中共中央軍委致電華東軍區政委饒漱石和華野代司令員粟裕,同意舉行淮海戰役,並指出,應以殲滅黃伯韜兵團於新安鎮、運河之線為第一個作戰;殲滅淮陰、淮安、高郵、寶應地區之敵為第二個作戰;殲滅海州、連雲港、灌雲地區之敵為第三個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