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看著前輩們怎麼收拾棒子的(1 / 3)

人質剛被殺,漁船又遭擊,

菲韓兒孫輩,竟然把我欺。

當初小日本,燒殺中國地,

放眼屍骨橫,滿目皆蒼夷。

國善被國打,人善被人欺,

打我如兒戲,欺我排著隊。

追思大唐朝,世盛國也威,

周邊烏孫國,個個廳前跪。

而今錢有錢,錢不能拒暴,

而今槍有槍,槍不能禦敵。

號召國人起,立誌當嶽飛,

餐飲韓人肉,踏平彈丸地

1950年1月以來,在蘇聯和美國相繼撤出在朝鮮和韓國(當時稱為“南朝鮮”)的駐軍後,朝鮮go-ver與蘇聯領導人密切協商,並使斯大林“同意朝鮮領導人對局勢的分析和準備以軍事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的設想”。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密訪問中國北京,他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Mao.ZD通報了對韓戰爭的意圖,而Mao.ZD持反對意見,認為此時發動戰爭時機不夠成熟。斯大林隨後給Mao.ZD電報,希望他調幾個師的兵力到東北,布防於丹東-沈陽一線。Mao.ZD要求蘇方提供幾個師的武器,斯大林回複稱裝備問題可以幫助解決一些,但要求中方盡早布置兵力。而當6月25日戰爭爆發時,Mao.ZD並未事先得到消息,這點和美國一樣。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開始南進,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為了維護其在亞洲的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幹涉。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助韓國作戰,6月27日再度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台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進攻台灣。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向安理會提交了動議案,授權組成聯合國軍隊幫助韓國抵抗朝鮮軍隊的入侵。在蘇聯代表因抗議聯合國拒絕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成員國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況下,動議以13對1(南斯拉夫投了反對票)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美國提案,要求各會員國在軍事上給韓國以“必要的援助”。聯合國軍以美軍為主導,其他15個國家也派小部分軍隊參戰。英國、土耳其、加拿大、泰國、新西蘭、澳大利亞、荷蘭、法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盧森堡、南非與韓國國軍均歸駐日的美軍遠東軍指揮,麥克阿瑟上將為美軍遠東軍司令。7月5日美軍參加了第一場對朝鮮的戰役,公然幹涉朝鮮內戰。   6月28日,Mao.ZD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同日,周恩來代表中國go-ver發表聲明,強烈遣責美國侵略朝鮮、台灣及幹涉亞洲事務的罪行。號召“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自由的人類,尤其是東方各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奮起,製止美國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新侵略。” 7月6日,周恩來再次發表聲明,指出聯合國安理會6月27日關於朝鮮問題的決議為非法,中國人民堅決反對。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在北京成立,並在14日發出《關於舉行‘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周”的通知》。抗美援朝運動開始播及全國,形成第一個**。中央軍事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根據Mao.ZD的提議,於7月13日作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抽調第13兵團及其他部隊共25.5萬餘人,組成東北邊防軍。後又調第9、第19兵團作為二線部隊,分別集結於靠近津浦、隴海兩鐵路線的機動地區。   9月15日,美軍第10軍於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轉入戰略後退。9月30日,周恩來發表講話,警告美國:“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麥克阿瑟認定中國不敢出兵與美國對抗,所以美國不顧中國go-ver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軍越過北緯38°線(簡稱“三八線”),19日占領平壤,企圖迅速占領整個朝鮮,並公然聲稱:“在曆史上,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同時,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戰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10月8日,朝鮮go-ver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根據朝鮮go-ver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參戰。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參戰。戰爭持續了2年多的時間。10月25日,誌願軍打響了入朝後的第一仗,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戰爭過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25日,揭開抗美援朝戰爭序幕。   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采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遊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其特點是:戰役規模的夜間作戰和很少有戰役間隙的連續作戰,攻防轉換頻繁,戰局變化急劇。第一次戰役

是中國人民誌願軍於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在朝中邊境及其附近地區,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當時被稱為“李偽軍”或“南朝鮮軍”、“李承晚軍”)突然發起的進攻戰役。誌願軍入朝後,在開進中發現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前進甚速,誌願軍已來不及先敵占領預定防禦地區,且“聯合國軍”尚未發現誌願軍入朝參戰。10月25日,誌願軍發起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以1個軍的主力配合朝鮮人民軍在東線進行阻擊,集中5個軍另1個師於西線給“聯合國軍”以突然性打擊,將其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聖誕節(11月23日)前占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第一次戰役誌願軍共殲敵15000多人。

第二次戰役

是中國人民誌願軍於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誘至預定戰場後,對其突然發起反擊的戰役,是扭轉朝鮮戰局的一次戰役。“聯合國軍”雖然已經發覺誌願軍入朝參戰,但卻估計誌願軍參戰隻不過是為保衛邊界。11月24日,“聯合國軍”發起旨在聖誕節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誌願軍按預定計劃,將“聯合國軍”誘至預定地區後,立即發起反擊,給以出其不意的打擊。“聯合國軍”兵敗於西部戰線的清川江兩岸和東部戰線的長津湖畔,被迫棄平壤、元山,分從陸路、海路退至“三八線”以南。第二次戰役誌願軍共殲敵36000多人。

第三次戰役

是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於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為打破美國go-ver“先停火,後談判”,爭取喘息時間,卷土重來的陰謀,突破“三八線”,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進行的進攻戰役。誌願軍集中6個軍,在人民軍3個軍團協同下,對依托“三八線”既設陣地進行防禦的“聯合國軍”發起全線進攻,將其從“三八線”擊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占領漢城(現韓國首都首爾),並適時停止了戰役追擊。第三次戰役共殲敵19000多人。   曾經的核威脅   1950年12月31日,中朝軍隊發起第三次戰役,推進至三八線以南50英裏處,漢城被中國人民誌願軍第50軍與朝鮮人民軍第一軍團占領。   杜魯門go-ver與聯軍前方指揮官麥克阿瑟的意見產生很多衝突。杜魯門希望避免與中國或蘇聯產生直接衝突,不想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麥克阿瑟則以軍事上的勝利為優先,在朝鮮半島的行動很多都未得到華府的首肯,有些甚至違背了華盛頓的決策。麥克阿瑟的行為在核武時代是非常危險的。麥克阿瑟提出過多次針對中國大陸的攻擊,如大規模轟炸東北、動用原子彈轟炸東南沿海大城市以及邀請台灣軍隊參戰等,都一一被杜魯門駁回。4月11日,杜魯門最終決定免除麥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職務,由李奇微將軍接任。這項命令是麥克阿瑟在無線電廣播中與全世界民眾一起知悉的,麥克阿瑟認為這是杜魯門對他的羞辱。被解職以後的麥克阿瑟在全美受到數月英雄式的歡迎,但是這股熱潮並未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