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手足之情-第十八章 手足之情(4)(2 / 2)

很快,船來了。

連智把雨傘塞到連信手裏:“拿著,一路保重!”

連信推辭說:“不,你還要往回走。”

連智說:“還是你拿著,你的路,更長。”又說,“記住了,我們是一奶同胞,血脈相連,不管我們到了哪裏,分開多久,我們永遠都是好兄弟!”

連信點頭,連孝也點頭。

兄弟們揮手告別,直到船隻沒入水天一線,彼此再也看不見,揮動的手才放了下來。

華母一大早才得知連信已經啟程北上,又驚訝又難受,奔進書房,衝著華宜農就說:“你為什麼不阻止信兒?讓他一個兒出這麼遠的門!”

華宜農正在看報,頭也不抬,淡淡地說:“你以為他還是小孩子,想攔就攔得住的?”

華母含著淚說:“你事先知道的了?你也不反對?”

華宜農放下了手裏的報紙:“我是不反對連信去延安。眼下,日本人雖然在中國逞凶霸道,但日子一定長久不了,耗個十年二十年,到頭來中國的事情還得是中國人自己說了算。我看這局麵,將來中國的當權黨派,不是國民黨,就是共產黨,二者必有其一。連智算是和中央拉上了關係,讓連信走共產黨這條路也好,以後不管是哪個黨上台,咱們華家都有依靠,怎麼著也不會吃虧!”

華母流下淚來:“共產黨整天呆在窮山溝裏,連信跑到那裏去,能有什麼出息?”

華宜農“哼”了一聲:“長頭發短見識!你可別小看連信,也別小看共產黨。連信從小就骨氣,他能跟著老師同學從上海一路走到武漢,不跟著我們舒舒服服從租界坐船去香港,這一點有幾人能做得到?共產黨能突破老蔣幾十萬大軍的圍剿,從江西走過萬水千山到陝北,還立下了足紮下了根,中國那些大大小小的軍閥,又有哪個能做得到?”

華宜農開設的慶豐紗廠設備齊全,有發電機七百千瓦,紗綻九千五百枚,線綻一千二百枚、布機五十台,雖然一路遷徙損失甚大,比之當年上海紗廠的規模已大為縮小,卻是當時重慶數得上的大紗廠之一,而重慶則集中了大後方一半以上的紗錠。紗廠複工後,華宜農十分繁忙,他已經從四聯總處拿到了大筆貼款,又拿到了國民政府的大筆訂單,以川絲為原料,晝夜開工,每錠每日可出紗十磅,生意開始蒸蒸日上。

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對內遷工廠和大後方新建企業,采取了一些扶持和獎勵政策,如規劃安排工廠的布局,幫助征地建廠,給一定的低息貸款、投資和獎勵,減輕稅收等,加之華宜農十分擅長交際,特別注意與有關政府部門官員拉交情,如經濟部工礦調整處和資源委員會的幾個負責人都是他的座上賓,長子和次子的名聲對他拿到政府的貸款、訂單和低價煤電也是很有幫助的籌碼。他也十分注意搞好勞資關係,在抗日救國的號召下,勞資合作,互相體讓,因此工廠在大後方的生產進行得十分順利。

然而,盡管重慶遠離戰場,但並不安全,最大的威脅來自空中。

1938年12月,日軍統帥部已決議“攻擊重慶街市,震撼敵政權。”此前,日軍飛機已經開始了對重慶的小規模空襲,此後,日機開始了更大規模的轟炸,集中於政治、軍事、經濟等中樞機關及市街、學校、商店、居民住宅進行長時間無區別的狂轟濫炸。

1939年5月3日,正是星期一。吃過中飯,華連孝就挎上書包,拉著韓小慧出了門,說是中午不休息了,要去學校看書。華母見兒子學習這麼用功,趕緊叫仆人追出去,給他們書包裏每人塞了兩個熱雞蛋。

華連孝走過幾個街口,看見不到家裏人影子了,便拉著小慧往後伺坡公園方向跑。後伺坡公園也稱中央公園,是當時重慶唯一的一座公園,建在從大梁子到商業場的山坡上,公園樹木繁茂,花香鳥鳴,有閱報室、網球場、兒童遊戲場等設施,還有一個名叫“江天煙雨樓”的茶館和一個名叫“漲秋山館”的餐館。

小慧見不是去學校的路,忙問:“連孝,你去哪裏啊?”

華連孝做了個鬼臉,說:“去公園玩玩。”

小慧站住了:“下午還要上課呢!要來不及的。”

華連孝“嘻嘻”一笑:“上學有什麼意思,不如去公園喝茶嗑瓜子。”掏出一枚銀元,在手裏一拋一拋,“你沒去過公園吧?今天本少爺請客。”

小慧皺眉說:“撒謊可不好,伯母會知道的。”

華連孝“哼”了一聲:“你不說,她怎麼會知道。”

小慧咬著嘴唇,一聲不吭。

華連孝不耐煩了:“你究竟去不去?”

小慧搖了搖頭。

華連孝一把抓住她的手腕,用力拖著她走:“不去也得去!”

小慧拚命掙紮:“不去,就是不去!”但她力氣哪有連孝大,被拖著走了好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