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節 新的角色(下)
位於馬六甲海峽的西部入口處,共有大小244個島嶼組成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可以看作是控製著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戰略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咽喉之鎖。這個總麵積不過8325平方公裏,但卻南北逶迤1000多公裏的群島一向都是被印度看作是其東方的門戶。
為鞏固目前所擁有的海上霸權,控製馬六甲海上命脈,進而前出太平洋,同時在軍事上配合印度政府‘麵向東方’的政策,印度軍方在2003年提出了所謂的‘東方海洋戰略’。除了加強東部的海軍力量之外,印度軍方還於2003年成立了包括陸海空軍以及海岸警衛隊在內的安達曼-尼科巴戰略防禦司令部。雖然該司令部又稱海軍東部司令部,但司令官的人選卻是在陸海空三軍內輪番擔任。不過該司令部的成立,也標誌著印度向太平洋邁出了第一個腳印。
南安達曼島的東岸的Port Blair(布萊爾港)是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首府,這個條件優越的天然良港在英國殖民時期便是重要的海軍基地,同時也是安達曼群島上最大的城市、也是最主要的交通中心之一。這座位於南安達曼島東海岸-羅斯島地區的天然良港在1973年開始,被印度海軍全力打造成真正屬於自己的強大海軍基地。
1987年從日本引進了一座3萬噸級的浮動船塢,並建成了深水港,可駐泊8000噸級的艦船,將港口的南北兩個供艦船出入的航道清理之後,還在港區附近還有一個中型機場,印度軍方在孜孜不倦的將布萊爾港打造成為擁有設備齊全的永久性防禦工事和後勤保障設施的具有遠海作戰能力的綜合性軍事基地的同時,也在進一步的加強東部艦隊的其他基礎力量。
在2006年,印度政府批準了軍方的計劃。在位於安德拉邦蘭比利地區和埃拉曼齊利地區之間的在印度東海岸孟加拉灣一側,興建一座大型海軍基地。這是自從2005年度亞洲最大的海軍基地-卡達姆巴海軍基地在西海岸竣工後,印度海軍在基地建設方麵的又一項重大舉措。
這個距離維沙卡帕特南海軍基地不到50公裏的新基地不僅僅部署有‘IAC 藍天衛士’航空母艦,還取代了維沙卡帕特南海軍基地,成為了印度海軍-東部艦隊的指揮中樞。
當初印度國防部聲稱建設新基地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維沙卡帕特南港是軍民兩用港,不僅是東部艦隊司令部,而且該艦隊的大部分艦艇都部署在港內。加上每天還有大量商船靠港停泊。而隨著對外貿易量的增大,維沙卡帕特南港日趨顯得狹窄和擁擠,大量商船的進出占據了航道,已對印東部艦隊的行動造成障礙。印度海軍迫切需要建設一個獨立的專用軍港。當初一名國防部官員曾經這樣吹噓到“維沙卡帕特南海軍基地裏實在擠不下這麼多艦隻了”
可是熟悉印度的人都知道,印度海軍力量的部署是分為東西兩支艦隊,以及東部、西部和南部三個地區級司令部。此外還有海岸警衛隊這類的其他非軍事作戰力量。
其中東部海軍司令部位於維沙卡帕特南,轄東部艦隊,負責東部沿海及孟加拉灣的防禦;
西部海軍司令部位於孟買,轄西部艦隊,負責西部沿海與阿拉伯海的防禦;
南部司令部位於科欽,主要負責訓練工作,並不承擔什麼作戰部署任務。
擁有大小40艘水麵作戰艦艇、6艘潛艇和22架戰機的東部海軍司令部除了維沙卡帕特南海軍基地之外,其實還擁有加爾各答、馬德拉斯和維爾巴胡等海軍基地和軍事設施。隻不過和印度的城市發展一樣,大量的人口喜歡集中在孟買、新德裏、加爾各答這樣大都市,東部艦隊的作戰作戰力量也隻是雲集在維沙卡帕特南海軍基地,而不是分散部署。這樣一來,擁擠也就在所難免了。於是喜歡抽風的印度人自然很簡單的想到了解決方案-修建新的基地。
新的海軍基地是修建好了,排水量37500噸的‘IAC 藍天衛士’航空母艦也以此為基地了,當然還有從俄羅斯租借來的‘阿庫拉’核潛艇。可是窮武瀆兵不一定短短幾年之內,印度海軍就有可能將東部艦隊的40艘水麵作戰艦艇變成400艘,港口增加了,軍艦卻沒有增加幾艘,新的海港看上去空蕩蕩的,各位冷清。不過聰明的印度人自然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連同東部海軍司令部,大大小小的船隻統統的從維沙卡帕特南海軍基地裏搬到新基地,這樣一來,咻,原先“維沙卡帕特南海軍基地裏實在擠不下這麼多艦隻了”成了空蕩蕩的維沙卡帕特南港了,而新的基地卻是戰艦雲集,船桅林立,頗是一派壯觀場麵。隻不過,也許過幾年,海軍再買上幾條‘俄國製造’恐怕又得新擴基地了。理由是“實在擠不下這麼多艦隻了”
不過說回來,印度軍方拚命打造東部海軍基地,尤其是孟加拉灣沿線,也是為了製約中國海軍力量隨時會到來的腳步,在新德裏的眼裏,唯一孟加拉灣東側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在在戰略上與印度次大陸主體形成環抱孟加拉灣之勢,這個由204個島嶼組成的群島不僅為印度本土提供了1000多公裏的防禦縱深,而且其緊鄰馬六甲海峽西北出口的地理位置,也為印度提供了難以替代的戰略籌碼。理所當然的是抗擊中國軍隊的鋒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