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節 最後攻勢(七)(2 / 2)

雖然‘武直-10D’攻擊直升機上裝載的多功能毫米波射控雷達,相比之下,擁有著較普通光電偵搜係統更為強大的多目標搜索和接戰能力,配以紅外偵搜係統,能夠達到無論是白晝還是黑夜,都可以賦予飛行員置身於全向360度的接戰環境中。

可是現在,整個天空中充斥彌散著的硝煙,地麵上更是火光四起,有限的打擊目標此時都是一片火光,麵對著地麵上,這種糟糕,武控官通過安裝在主懸翼頂端的多功能毫米波射控雷達,在捕捉‘越人陣’的裝甲目標,並通過數位資料傳輸係統,將獲得相關的目標數據反映到具備互動式選單功能的多功能平麵顯示器上。

可是選了半天,平顯上的脈衝光點雖然密密麻麻的,但全都標注為‘已擊毀’的紅色框框,出來轉悠了半天,總不能一無所獲吧,惱火的飛行員多少有些尷尬。

無論是多少先進的多功能毫米波射控雷達,還是紅外偵搜係統,又或者是全向接入的數據總線,可是沒有目標可供打擊有什麼用。的確,通過‘武直-10D’的機首處的激光目標定標具進行引導,擁有較遠射程、采用雙聯裝串列穿甲戰鬥部的‘紅箭-10’反坦克導彈破壞程度甚至可以擊毀諸如99式坦克、‘M1A2 SEP埃布拉姆斯’在內的所有主戰坦克,可是總不能拿這些昂貴的玩意兒去炸那些沒用的戰車殘骸吧。

不過這架‘武直-10D’上的兩名飛行員倒也沒有鬱悶多久,因為除了‘紅箭-10’反坦克導彈的彈頭前端的光學尋標器不僅可以尋找由阿帕奇‘武直-10D’的機首處的激光目標定標具以激光引導標定的目標,還可以在‘直-11’偵搜直升機的激光目標定標具的引導下,對目標展開攻擊。甚至就連空軍的戰機所掛在的目標指示吊艙,也可以替‘紅箭-10’指定目標。

‘目標獲得標定瞄準器‘和‘飛行員夜視感測係統’這兩種裝置在‘武直-10D’的機首的偵搜裝具配合以‘飛行員夜視感測係統’、‘熱影像瞄準器’,完全與飛行員的飛行頭盔是同步的,飛行員隻要轉一下頭,就可以使用直升機的武器和感測器瞄準。

不管是在濃霧、灰塵、夜間,飛行頭盔上的顯示屏上都會顯示出必須的導航與火控數據,以便讓飛行員隨時可取得在戰場上所需要的各種資訊。

隨著地麵引導員的目標指示,這架懸停著的‘武直-10D’攻擊直升機的武器係統隨即開始展開新一輪的工作,裝置於機鼻感測旋塔下方的武控係統進行瞄準,前現紅外線感測器、套直視放大光學係統、激光測距儀、激光目標定標具,紛紛開始選定那寥寥無幾的幾個目標中的剩餘者,武控官隨即開始選定合適的武器,並用頭盔瞄準具開始鎖定目標。

一架‘武直-10D’上滿載的16枚‘紅箭-10’反坦克導彈在主動毫米波雷達尋標器自動鎖定後,可以在火控係統的導引和控製下,自動鎖定、攻向目標、達到射後不理的‘發現即打擊、打擊即命中、命中並摧毀’的獵殲模式。

隨著一道接著一道的發射尾焰在夜幕中劃拉出死亡的光軌,化作消失在夜空下的橙色光點,這一輪的屠殺遍野達到了一個高潮。

從天而降的反坦克導彈以攻頂模式進入,呼嘯著而下,如同一團火球下的紮入到幾輛法製戰車的車艙內,爆炸的火光和氣浪將這幾輛高速後撤中的AMX-10P直接的打成了零件狀態,劇烈燃燒著的車體殘骸在硝煙中散發出令人窒息樣的灼熱感。

這種打擊是根本無法承受的,隻是呼嘯而來的火球,看上去那樣的炙熱,隻不過伴隨著淒厲尖嘯的貫甲聲,這些被命中的戰車無一不是發出陣陣的篩抖,飛彈切入的破口處無一不是火光四濺,隨即便是在衝出的火焰中,猛然的整個車身都似乎是在被掀飛了起來似的。騰起的一團閃亮的火球中,整台戰車毫無例外的會被炸成一堆燃燒著的殘缺金屬框架。

而那些鏈式機炮對人員的殺傷則更是可怕,一梭航空機炮彈掃射過來,被打中的人體會是在洞穿而過的火鏈中抽抖,繼而整個身體便是在揚起的血霧中被撕為碎片。

這還不算上那些70毫米航空火箭彈雨布灑開的死亡火海。似乎整個戰地都是這番的景象。

伴隨著的接連的爆炸聲,到處都是正在燃燒著的裝甲戰車,還有那橫七豎八的、躺倒了一片的屍體。這儼然就是地獄的景象,一種無法讓人揮之而去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