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作為前置部署而控製在蘭契的第21山地師也遭到了打擊。美聯社的新聞記者是這樣形容的:“漫山遍野的潰兵在奪路而逃,公路上到處都是印度軍人丟棄的裝備和物資,一些車輛甚至被推翻在路邊,沒有人駕馭的軍馬、軍驢在道路兩邊亂竄。不時的還有一兩聲爆炸。這更是使得公路的情況變得糟糕,很快,小股的中國士兵們出現了,顯然他們對潰散的印度軍隊並不感興趣,這些三三兩兩看起來同樣是潰散樣的中國人就直接奔向了西山口。這是一場典型的小刀切黃油樣的分割戰,而那些到處逃竄的印度軍人就是可憐的受害者。”
第4軍的糟糕形狀被沒有被東部軍區司令部所意識到,因為很快中國人就退兵了,在完成了對達旺、瓦弄以南的印度軍隊的攻擊之後,中國軍隊又如同1962年那樣,主動的退兵了,很難讓人想象,這是為什麼。至少在沒有弄清現狀之前,印度軍隊壓根不敢再次越過邊界線,因為誰都不知道中國人在想些什麼。
不過很快,東部軍區就明白了這是怎麼回事,因為第52山地步兵旅、第53山地步兵旅、第55山地步兵旅、第56高原步兵旅,四個旅的番號很快都出現了中線-也就是亞東縣這個楔入到不丹、錫金、印度之間的盲腸樣的地帶。
位於西藏自治區南部,喜瑪拉雅山脈中段南麓的亞東縣,東麵是不丹,這裏的傳統習慣邊境線長140公裏,而南麵則就是中國、不丹、印度三國相交的吉普馬鎮雪山,西麵則就是印度錫金邦,這段邊境線長150公裏,北麵則是與崗巴、康馬兩縣接壤。可以說地理位置十分顯要,對於中國來說,這個距離日喀則地區行署駐地日喀則市309公裏,距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474公裏的地區不僅僅是西南邊疆的前哨,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
從乃堆拉山口、裏普拉克山口、什普奇山口都可以進入錫金邦境內,可以說亞東縣對於錫金方向的威脅是極大的,現在中國軍隊以四個旅展開在這個方向,誰都知道接下來會怎麼樣。隻是讓印度軍隊感到愕然的是,第55山地步兵旅、第56高原步兵旅剛剛分別攻擊了達旺、瓦弄一線的第4軍等部隊,現在又突然出現在錫金地區。
其實自從墨脫公路和川藏鐵路線分別修通之後,西藏地區的交通狀況已經好多了,對於中國軍隊來說,快速調動並不是什麼難事兒,隻不過印度軍方高層一直以一種常態的目光來看待中印兩國、兩軍之間的力量對比,這怎麼能夠不吃虧。
而對於中國軍隊來說,讓第55山地步兵旅、第56高原步兵旅從藏南地區撤出,將兵鋒轉向,則是更有一層意思,畢竟第13集團軍、第14集團軍很快將從東線發起進攻,往提斯普爾-迪斯布爾一線推進,故而第55山地步兵旅、第56高原步兵旅在這個方向繼續推進已經沒有太多的價值了。而且達旺、瓦弄一線的道路還是很糟糕,兩個旅在之前的作戰中,所有的重武器根本沒有攜帶,120毫米迫擊炮已經是最為有力的支援武器了。
考慮到這幾重因素,山南集群下令第55山地步兵旅、第56高原步兵旅停止繼續進攻,而是迅速轉向亞東一線,迅速的越過的邊境,配合之前已經從塔克遜一線進入的第52山地步兵旅、第53山地步兵旅往甘托克一線推進。
某種意義上來說,錫金邦的作戰並不在於軍事意義,而在於其所具有的政治意義,因為無論是對於攻占西裏古裏,切割東印,還是給予錫金複國勢力以政治上的支持,攻取甘托克都是極其必要的,但不管怎麼樣,在錫金邦境內,印軍還是有一定的作戰力量的,第33軍就部署在大吉嶺、西裏古裏、卡普賴爾一線,主要也就是錫金方向,第17山地師部署在甘托克、第20山地師部署在傑爾拜古裏、第27山地師則是葛倫堡,第1軍的第33裝甲師也被部署在這一線,所以對於納蘭平初指揮的山南集群來說,甘托克會戰都是一場惡戰。
戰鬥的打響是在淩晨3點,這個時間段剛好是人們最為瞌睡的時間點兒,而且印軍的哨兵也會由於昏昏欲睡而顯得鬆懈許多。本來如果按照戰役的突然性,納蘭並不打算在這個時間發起攻擊的,而是選擇在印軍認為最不可能發起進攻的中午時分。
然而兵者詭道也,虛虛實實、實實虛虛才是最能被把握的,正是這樣,在白天接連的做出試探之後,納蘭擺出了一個虛勢,隨即便是在次日淩晨發起了甘托克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