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節 旋渦(四)(1 / 2)

第三十四章節 旋渦(四)

第52山地步兵旅、第53山地步兵旅、第55山地步兵旅、第56高原步兵旅,僅僅四個旅的兵力,就橫掃了整個藏南地區,並從東西兩個方向捅進了印度境內,這簡直就是對於印度國防能力的一種赤裸裸的打臉,活著也可以說成是中國軍隊對所謂‘大印度主義’的蔑視。

其實納蘭平初在指揮四個旅的兵力在中線、東線分別開始掃蕩的時候,他也沒有想到所謂印軍的防禦會是這樣的不堪,以至於部隊的進展大大超過了他的預期。

在東線的第55山地步兵旅、第56高原步兵旅是分別戰鬥的,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兩個旅之間並沒有密切的聯係,或者說是一種各自為陣樣的戰鬥。不過也這是這樣相互之間並沒有太多密切合作的戰鬥對於印軍來說才真正是噩夢。

這倒是難怪,畢竟中國軍隊一慣的作風就是各軍、師、旅甚至團、營、連之間都有攀比之風,比什麼?比吃肉、比啃骨頭;比硬仗、比狠仗;比繳獲、比俘獲;你打擊潰仗,我就打殲滅仗,總之比的這一切簡直就是讓印度人聽到都心驚膽顫。

不過回頭而看,看看中國軍隊內的那些部隊榮譽稱號,什麼‘猛虎撲羊團’、什麼‘大功團’、什麼‘勇猛頑強英雄連’、什麼‘攻如猛虎連’、什麼‘鐵拳團’、什麼‘能攻善守英雄營’、什麼‘穿插英雄營’光是聽到這些番號,就足以讓人知道這些英雄部隊是些什麼樣的主兒了。盡管這四個旅都沒有這樣殺氣騰騰的番號,但卻更是讓部隊的士氣為之而高漲。

為什麼?沒有太多的為什麼,隻因為中國軍隊內,所謂的榮譽稱號都是真刀真槍拚出來的,靠硬仗,惡仗給殺出來的,有戰功就有光榮稱號,沒有戰功,那就對不起了。說不定趕上整編、裁軍,那就等著被削減了。也正如如此,碰上一場大仗,哪個部隊不嗷嗷叫著往前衝。從旅長到下麵的基層軍官,再到老兵新兵,幾乎所有的指戰員都想著給自己的部隊爭光。

在南線地區的作戰中,第55山地步兵旅、第56高原步兵旅幾乎是在爭戰功,從展開對長蛇樣拉開在狹窄地帶的印軍防禦部隊的攻擊開始,這兩個旅完全是將自己的切割作戰發揚的淋漓盡致。兩個旅在開始攻擊的時候,還算保持著攻擊隊形,可是隨著印軍的潰亂和崩潰,兩旅官兵都幾乎是以一種各自為伍樣的方式在向著敵人的縱深猛打猛衝。

連、排、班,甚至兩三個中國官兵都敢向著印軍發起攻擊,整個山南地區呈一字長蛇樣拖開的印軍部隊完全的陷入在混亂之中,指揮官們失去了對自己部隊的掌握,尤其是在下察隅鎮到瓦弄這一線,幾乎所有的印軍部隊在猛烈的攻擊下都陷入在崩潰之中。

中國軍隊的迫擊炮火直接轟擊了物資集散地,使得整個東線印軍的補給甚至是吃飯都出了問題,這樣下去,仗還怎麼打。糟糕的是,後麵的部隊尚且還不知道前麵發生了什麼事兒,隨著大批潰軍的到來,才知道前麵的防禦已經崩潰了。更悲劇的是,此時趕羊樣緊跟著而來的中國軍隊轉眼也衝到了跟前。而迂回包抄的部分中國部隊此時又出現在瓦弄以南的門鞏,這等於是掐斷了印軍南撤的道路,從而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

而在達旺地區,情況則是更糟糕,這個中國地圖上,隻是處於西藏南部的一個小黑點完全儼然成了1962年戰爭的翻版。位於西藏和不丹東部附近的達旺是南藏門隅地區重要的政治、宗教中心。地勢為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900米,有大片的叢林和灌木。麵積約五平方公裏,達旺河在鎮子的南麵流過。由達旺向東南可以到達申隔宗、德讓宗和邦迪拉,這裏隻有一條公路直通印度的邊境城市-提斯浦爾,可就是在這裏,印軍的覆滅簡直成了災難。

達旺以北的前沿陣地早就在中國邊境部隊的守備之中,而達旺河以南地區有印軍一個廓爾喀聯隊的防禦,從西山口和邦迪拉,這一線的地勢險要難攻易守,白雪皚皚的高山峻嶺完全是天然屏障。之所以印軍以一個廓爾喀聯隊防禦此處,是因為這裏距離印度的邊境城市-提斯浦爾太近了。作為中國軍隊的老對手-印軍第4軍的司令部便設立在提斯浦爾。該軍下屬的第2山地師駐守在丁然、第5山地師防禦在邦迪拉、第21山地師控製在蘭契,不可謂兵力不雄厚,可是令國際觀察家們大跌眼鏡的是,第4軍的崩潰簡直就是神話一般。

不可思議?一個山地軍的崩潰被形容為神話,可事實就是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在第55山地步兵旅的攻擊下,最先垮了的部隊不是別人,正是廓爾喀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