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工地,吳建華把林雲介紹給了在現場等候的眾人,也分別把幾個相對重要的人給林雲做了介紹。
項目經理是市政公司那邊的,姓劉,五十歲上下的一個男人,其貌不揚的。
總工也姓劉,不足四十歲的一個女的,是林雲這邊公司的,風姿卓越,徐娘半老,屬於那種現在很多小年輕都喜歡的類型。
負責具體施工的私營老板也在,沒什麼老板的派頭,看起來挺儒雅的一個人,這是林雲腦子裏邊跳出來的第一個形容詞。
工地上有魄力的老板很多,但是能讓林雲用儒雅去形容的非常少。
這老板甚至都不像老板,更像一個學者。
四十五六歲的樣子,穿著短袖的白襯衣,戴著一副金絲眼鏡,斯斯文文的。
這年頭,能做老板的都有點手腕,不能小看。
林二杆子是清楚的,能在這種人際關係盤根錯節的項目混的,無論是老板,項目經理,和總工,都不會簡單的。
打了招呼,工地上走了一圈兒,林雲就發現很多問題,不過林雲都是暗暗記下來的,沒有說,因為他現在還在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在自己了解的領域可以多觀察,但不能隨便說,因為林雲並不知道這邊的工作節奏和方式。
新工作環境,及時進入了工作狀態是沒錯的,但不要嚐試去挑戰已經形成的規則,不能把以前的工作方式帶過去。
做新工作也不能急於的去展示自己,這裏邊有一些自己還不明白的禁忌,不能去觸碰。
現在自己要做的就是觀察,就像某些國際組織考察新進入或者即將進入的成員國一樣,給你一個觀察員頭銜,你可以看,不能說。
當然了,如果吳建華要求了自己說,那就必須說,還要能說出來,要有的放矢,這就是觀察的意義所在。
常年的國企工作,林雲還是有收獲,至少不會像愣頭青一樣的橫衝直撞,如果能輪到自己說,自然是要暢所欲言。
逛完工地還不足十點,開會是免不了的。
工地上的年輕人大多不是太喜歡開會,因為開會的時候自己不知道說什麼,但領導又喜歡開會,開會可以表揚,可以批評,更可以安排部署和彰顯權威。
對於年輕人來說,無論你喜歡開會還是不喜歡開會,都必須參加會議,而且要學會開會。
很多人要說了,開會就開會,還要學嗎?
嘿嘿,說這話的都是憨憨、杠精和死噴子。
開會是最大的學問,開會是一係列綜合能力的最大體現,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總結能力等等。
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強不強,一開會,立馬就能顯現出來,每次開會,你都無話可說,你猜你能不能有上升的空間?
林雲現在是打定主意來學習來了,學習吳建華的工作方式。
因為要在規則範圍內去整接下來的老熟人鍾胖子,必須要按吳建華的節奏來。
學習是要的,學習的動力是有的,但動機嘛,嘿嘿,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