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晚餐(2 / 3)

來到屋後,到處桌上都坐著人聊天,估計開飯還得等上一會兒,林雲就四處找比較熟悉的表姐表兄,堂姐堂兄,聊天敘舊拉家常。

為什麼沒有妹妹弟弟這些呢,還真沒有,因為林雲的老爹是他們那一輩兒兄弟姐妹中最小的,所以到了林雲這一輩,除了林老二,就沒有了比林雲還小的了。

聊天嘛,無非是最近怎麼樣,工作呀,生活呀,婚姻呀,七嘴八舌的,有點讓林雲疲於招架。

早知道拿個手機隨便往哪個地方一貓,等吃飯好了,非要自己湊上去找這個罪受,自然免不了耳根受罪。

其實也是無可厚非,都是兄弟姐妹,自然都是關心這些的,但大家翻過去複過來都是這幾句,再好的話也覺得膩了,但你還就得陪著笑臉受著,能回答的就回答,不能回答的就嘿嘿嘿,這是林雲的原則。

陸陸續續的有人來,親朋好友,本鄉本土的鄉裏鄉親,各自的圈子各自的兄弟哥們兒,或沾親帶故的兒時玩伴。

總算是解脫了,因為有認識的,所以有了脫離苦海的理由,林雲遠遠的趕忙迎上去,遞煙聊天,年輕人之間聊天就不會觸及到某些尷尬的問題,對林雲來說要好應付得多。

年輕人之間沒那麼多拘束,都是一些兒時的玩伴,或沾親或帶故,無非是相互問一下最近哪裏發財,問的人笑眯眯的,答的也是刻意低調式的據實回答,然後問的說,可以呀,混不錯呀,再然後答的人,一般吧,哪裏比得上你老兄之類的套路。

然後就是相互吹捧或各自故作神秘的透露一下點自認得意的生活和工作,然後又是一陣相互吹捧,這就是我們的社交方式,庸俗,但卻是極其有效的溝通。

這也是林雲喜歡的社交方式,因為多少能相互的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還能打發時間,何樂而不為呢。

聊著聊著天就快黑了,然後房前屋後的燈也亮起來了。

主角們也回來了,林雲二爺的三個兒子也陸續回來了,因為這是正壽的頭一天晚上,除了自己家人,來都是一些相對比較親密的朋友和本鄉本土鄉裏鄉親。

和幾個堂兄打了招呼,其實這幾個堂兄裏邊,有一個林雲和林老二都比較畏懼的人,也算不上畏懼,大抵是相當於敬畏這樣的意味,那時候兩兄弟叛逆期一天惹是生非的時候也是挨了這個堂兄不少的罵,而林雲大學畢業實習那會兒也是在堂兄的建築公司,所有從內心裏還是很尊敬這個堂兄的。

而這個堂兄呢,本就是白手起家,一步一個腳印,從工人慢慢混到今天好幾千萬身家,也算得上是個傳奇人物了,十裏八鄉的也都知道。

這是時代賦予這些人的機會,這些人身上也有明顯的時代特征,九十年代有那麼一批或大字不識,或識字不多的人憑著踏實肯幹,敢打敢拚,逐漸的積累了一部分財富,並緊隨時代逐漸的把身上的暴發戶標簽扒了下來,走上了正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企業家,而大部分的卻因為其暴發戶的不持久本質逐漸的泯與眾人之了。

而林雲的這個堂兄,就是一家建築公司的老總,也是某地方房企的股東之一,人要發家致富,必定要有遠超常人的本事,不然是很難從普通人之中脫穎而出的,這是規律。

傻子可做老板,因為其可以從父輩哪裏繼承,但傻子沒有辦法白手起家去成為老板,因為本身做人智商就不合格,更不用說去白手起家做老板了。

對絕大多數成功的老板來說,其智商和情商都有較高的水平,絕不會是像某些員工所臆想的那種傻子,你要是覺得老板是傻子,其實就已經暴露了你自身的智力水平。

像現在老板或者生意人都被習慣性的稱為商人,其實是一種錯誤的叫法,但也是約定俗成的,所以我們不去糾結。

商人的由來呢,是上古時期對殷商部落的統稱,駕著牛車四處以物易物的殷商部族逐漸的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並以鬆散的朝貢方式建立了相對統一的華夏早期王朝。

這是商人的由來,《墨子·47章 貴義》“今士之用身,不若商人之用一布之慎也。”,這話什麼意思?意思是墨子他老人家說“現今的士人用身於世,還不如商人使用一枚錢幣時謹慎。”

士人就是讀書人,而這個現今呢指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這句話對商人來說是千古以來最高的評價,雖然這句話的主體是奉勸讀書人要珍惜自己的前途和生命。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被稱之為商人的,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不法的生意人了,人們現在習慣的去稱呼那些人為奸商,其實本就侮辱了商人這個名詞。

商人不是職業,是一群人的代稱,是殷商部落的統稱,這麼幾千年,不斷的民族融合再融合,誰也不敢說自己的身體裏沒有流淌著商人的血脈。

既然是祖宗,那麼我們不應該侮辱祖宗,畢竟那時候的商人是靠誠信為本起家的,老祖宗的東西總不能統統丟光了吧,所以誠信真的可以留下來,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回到正題,其實林雲這個堂兄為人做事,還是頗有口碑的,不然也不會有今日的成就。

打完招呼,既然人回得差不多了,自然是開飯了,大家都各自找座位,各自找著熟悉的人,或者聽從主家的安排落了座。

林雲就和幾個六七十歲的兄弟姐妹和幾個二三十的兒時玩伴坐了一座,大小都是兄弟姐妹,也不管那麼多遠近親疏的拉扯得上的親戚關係,反正各交各的朋友,各稱各的兄弟,才免得亂了套。

不然搞得像《夏洛特煩惱》中的那樣,“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我爸。”就尷尬了。

親戚關係因為本鄉本土一代一代累計的下來的相互交叉聯姻,確實有點錯綜複雜,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既視感。

依照不同親戚家的情況,同一個人也許有三五種叫法,甚至更多,這輩分簡直就是亂成一團麻了,所以搞不清兒子,孫子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裝孫子。

“來,哥,你給你倒酒。”

林雲給一個六十多數的老頭正倒酒呢,這老頭不樂意了。

“我說大爺,你不能亂叫,咱們都是姓林的,你這樣叫是要折我的壽的。”

MD,這小子一張口就是錯誤,也是醉了,看來裝孫子也不行。

“小弟,我給你滿上。”

“小林呀,你該管我叫二叔。”

小夥子扶著酒杯在糾正林雲,林雲滿腦門子黑線,這酒還能不能喝了。

一圈酒倒下來,好不容易把關係理清楚,至少把自己應該怎麼稱呼的弄明白了,他們之間相互叫的就更複雜了。

又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有的人就開始拿著杯子到處串台了,平常也難得一見,所以到處問候問候,打打招呼,敬一敬酒確實也應該,十幾桌人,熱鬧非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