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此同時,一向是新聞不斷的法國總統-薩科齊則是在國內罷工運動不斷的同時,高調宣布“法國將重返北約”。這並不是一次簡單的宣布,因為在宣布的同時,法國人還同時喊出了另一句話“歐洲人主導歐洲”。
而恰恰在30多年前,戴高樂總統正是喊著這樣的一句話,退出了北約。
而誰也不會忘記當初因為不滿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的咄咄逼人,法國國防部長-埃爾韋-莫蘭在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當著蓋茨的麵,大肆抱怨美國一直推動歐盟多承擔防衛義務,但卻拒絕歐盟在安全問題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主張,情緒激動之處,莫蘭甚至將美國人稱之為“精神分裂的一種類型”。
而這一切種種,事實上將其放入到2008-2009年那場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中去看待,回頭來,再去反思現如今的這一場場戰爭的話,那麼誰也不難發現,正是因為自從1945年之後確定下來的某些利益點,某些構成點轟然倒塌了,世界才會變得如此動蕩不安。
“China takes good care of its fishermen. ”
當時的西方媒體曾以這樣的一個報道標題來報道中國和菲律賓之間的黃岩島之爭,在文章中,西方媒體稱“中國為了保護他們的漁民,甚至將軍事擴張到了距離菲律賓僅有209海裏的地方”。而當時,曾經有中國網友笑稱“隻能怪菲律賓距中國僅209公裏的地方建國”
其實這不難看出,中菲之間的領海衝突問題,也不過隻是大背景、大環境之中的一個類似於過家家樣的遊戲罷了。誰都可以看得出,因為菲律賓本身國內的態度就不明確,參議院的態度是隻對爭議包括黃岩島在內的有爭議的島嶼表示主權,但不劃入領海基線。但眾議院卻是長崎了對台戲,不但通過相關法案把爭議島礁劃入領海基線,而且還對參議院大肆口誅筆伐。
不過誰都知道,眾議院也好,參議院也罷,通過法案並不等於就確定下來了,因為如果沒有領海委員會的最後確定,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一句空談罷了。
什麼是領海基線,所謂領海基線之內便是內水,而領海基線之外則是稱之為領海,再往外則是毗連區、專屬經濟區,按照國際海洋公約的定義和法律的地位都是不同的。在領海,外國船舶是擁有無害通過權的,但內水卻是完全由各國按照自己的法律進行管轄的,外國船舶是不可以隨便進出的。
怎麼樣來確定領海基線,靠的就是島嶼,但單是一塊礁石是沒有辦法確定的,必須依靠島嶼,才能在附近毗鄰的礁石上設立幾點,然後劃出一條領海基線。在中國,擁有海島保護條例,而這個條例的發布單位中便是包括有總參。由此可見,中國方麵對一貫的海岸主權是相當重視的。但是按照標準定義,距離菲律賓不過200公裏,距離中國超過700公裏的黃岩島不是一個島,而是一個礁石。但北京的態度在這其中是模棱兩可的。
對菲律賓的態度,中國的聲音是“這是一個礁石,你不可以劃出領海基線的”,而輪到菲律賓指責的時候,北京則是說“我們都叫它黃岩島,聽清楚了,是島。”
而且中國應對南海的典型思路,從來都是先把擴張線直接劃了拉過去,陣仗打到別人的家門口,糾紛推到別人門口,能夠確定可以占住的,主任美濟礁這樣的,便是自己搞開發,沒法占住的,則是騷擾不斷,我開發不了,你也別開發,中國政府的算盤是留下來,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強大了,繼續向前擴張。
而菲律賓人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參議院的那個版本的方案僅僅是過過嘴癮,並沒有太多的意思,可以說對內對外都可交差,宣示主權罷了,以前又不是沒有玩過。
而眾議院的版本就是玩真的了菲因為如果劃進領海基線之內,那麼從黃岩島這些爭議島礁到菲律賓本土之間的水域就是內水了,菲律賓政府可以依據其法律對所有外國船隻進行管理,這樣一來,南海衝突的可能性不是存在了,而是不開打都不可能了。但菲律賓參議院之所以反對,是他們也知道,以菲律賓海、空軍實力,所謂的“戰至最後一人”絕不是空話,隻要決不投降,那麼戰至最後一人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