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真相 第十章 融入(2 / 2)

揚帆感到把他監禁了千百世的牢獄,突然破開了。無明就是把他監禁的獄吏。一向以來,他的心被無明所蒙蔽,就像星月被暴風中的黑雲掩蓋一般。因為不停地被妄想的浪潮障蔽著,心識便錯誤地將實相分成主客、自他、存亡、生死等相對意識。從這些分別心又再生起妄見—感受、愛欲、執取和生有之牢獄。生、老、病、死的痛苦隻有再把牢獄的圍牆加厚。唯一的辦法就是捉拿禍首獄吏,看清他的真麵目。而禍首就是無明。隻要把他解決了,牢獄便自然解體,永不會再重建起來。

這時他聽到僧人微笑著對自己喁喁細語:“囚禁我的獄吏啊,我此刻看見你。你把我關在生死的牢獄已有多少生世?但我現在已把你看得清楚透徹。從這一刻開始,你不可以再在我的周圍建起牢獄了。”

抬頭望去,揚帆看見晨星在天邊出現,像一顆巨鑽在閃閃生輝。不知多少吹,他曾在東北深山樹下見過這顆展星。但這個早上,就像是他第一次見到晨星一般。它的燦爛光輝有如徹悟的歡欣笑容。揚帆凝望著星星,油然而生的慈悲使他感歎起來:“所有眾生都潛藏著開悟的智慧種子。

這一刻揚帆感覺自己猶如重生了一般,他知道自己沒有這個定力,也永遠也達不到這個境界,這就像是一個尋道之人,突然感覺到了天地間那無上的大道。但是他也知道,他現在隻能感覺到這個境界,卻並不代表自己真正的進入到了這個境界,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他心中暗暗驚訝,想知道這個帶自己進入悟道境界的僧人到底是誰?

這個念頭一生,突然他看到了僧人一生的全部經曆,在喜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之間有一個小國,國王叫做淨飯王。有一天,正在宮中的淨飯王接到皇後家中送來的喜報,皇後為他生了一個王子。這位王子就是佛教的創始人佛祖喬達摩\x{2022}悉達多。

釋迦牟尼的母親在生他之後的第七天就死了,所以他是由他姨母撫養長大的。從小釋迦牟尼就特別的聰明,無論什麼事情一學就會,而且對任何事情都願意問一個為什麼,非要得出答案不可。

淨飯王非常喜歡小王子,希望有一天小王子能成為一個統一天下的大王。但是老國王總為這個小王子擔心,因為他總願意思考一些在老國王看來十分荒唐的事情。比如他問,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是婆羅門,有的人卻是首陀羅?而且,婆羅門的子子孫孫都是婆羅門,首陀羅的子子孫孫永遠是首陀羅,這又是為什麼?老國王回答不出來,隻好說這是上天安排的,但悉達多說,他不相信,又說他要找到一個讓人人平等的辦法。

悉達多19歲的時候,同表妹結了婚,家庭生活也十分美滿。有一天,悉達多出城遊玩,看見一位老人拄著木棍,艱難地移動著腳步,走出不遠又看見一個病人倒臥在汙泥中,正遇著一群鳥啄食一具屍體。他問一個過路人,這是怎麼回事,過路人說:“真是少見多怪,這種事經常發生,又不是第一次”。回宮後,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十分的煩悶和苦惱。他在想:難道人的一生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嗎?又有一天,悉達多看見一個人穿著破爛的衣服,捧著一個瓦缽,現出一副悠然自得,富足快樂的樣子。王子問隨從這是什麼人。隨從說:“這是出家修道的人。”悉達多趕忙向修道者行禮,並問他為什麼會這樣的快樂。修道者對他說:“世事無常,隻有出家人可以得到解脫。”

回宮後,王子又在想那個修道者的話,很激動,並產生了出家的念頭。第二天早晨,他的妻子為他生下一個兒子。消息傳出後,全城都在慶祝淨飯王得了孫子,悉達多有了兒子。但悉達多在思考了一夜之後,決定出家修道。他悄悄走過妻子的房間,看見她懷抱著兒子,想走進去看上一眼。但是,他終於停住了腳步,歎息說:“要修道是多難啊!”終於,他下定決心,拋開妻兒,毅然離開了家。

第二天,悉達多走出了國境,在一條河邊拔劍剃掉自己的頭發,做了一個修道者。老國王不見了兒子,急得要命,派了幾個人出去尋找,終於在森林裏找到了悉達多,但他堅決不肯回家。此後,悉達多四處周遊尋訪有名的學者學習哲學,又跟隨苦行僧學道。當時印度流行所謂“苦行”,就是要用各種自找苦吃的辦法來求道,比如不吃不睡。悉達多也曾經用過這種修行法,結果弄得精神和體力幾乎衰竭,仍然一無所得。後來他意識到,隻有身體強壯,才能找到真理。於是,他開始注意鍛煉身體和意誌。

一天,他來到一條小河邊,想洗個澡,把出家後6年來積在身上的汙垢統統洗淨。河邊放牛的小姑娘看到悉達多身心交瘁的樣子,很是擔心,便給他喝了許多牛奶。悉達多終於恢複了元氣。他走到一棵菩提樹下,盤膝而坐,在那裏閉目沉思,靜修了6年。

片段到此結束,揚帆卻被深深震撼,和自己溶為一體的僧人竟然就是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