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真相 第十章 融入
菩提寺在印度南部邊陲的一個小鎮,揚帆四人幾經輾轉終於到了這個地方,一路上沒有人去看異國風情,都隻是匆匆趕路。一路上甘佳每日隻吃一餐,縮衣節食,看起來就是個窮和尚,辦理出國的手續機票等,張西瓜自然沒讓他出錢,這也使得甘佳大鬆了個口氣。
菩提寺是一個小小的寺廟,廟裏隻有二十幾個和尚,占地不大,香火也不如何旺盛,可是一進到寺裏就見一顆無比粗壯的菩提樹矗立在院落當中,揚帆一腳邁進,突然起了一陣微風,微風吹拂樹葉,發出“嘩啦啦……”動聽的聲音。
這一顆菩提樹竟然跟冥界入口那一顆一模一樣。
看到這顆菩提樹揚帆全身突然感到一陣祥和慈悲之意,他情不自禁的走向菩提樹,但眼前的情形卻突然一變,整個世界變得空曠,於此同時他看到一個身穿僧衣的中年人正慢慢度步向菩提樹下走去。
揚帆悚然一驚,四下扭頭去看,不見了張西瓜,林遠,所有的人都消失不見,就連寺廟都不見了蹤影。他的眼前隻有那顆無比巨大的菩提樹,還有那個中年的僧人,中年僧人身上帶著一股慈悲之意,和菩提樹遙相呼應。
菩提樹和僧人的慈悲之意充斥著整個天地,慈悲中帶著濃濃的吸引之力,而揚帆像是一個小小的鐵塊,情不自禁的被吸引著向前走。前行中,僧人和他越來越近,但是僧人仿佛看不見他,隻是一步一步向前走,揚帆被他吸引住,也停不下腳步,眼看兩人就要相撞,他突然感覺自己身體一輕,自己融入了僧人的身體之中。
這變故來的太過突然,但揚帆卻沒有感覺到半點驚慌或是痛苦,心中卻湧起一股淡淡的喜悅之情,他感覺自己能融入到僧人身體之中無比的殊勝,無比的祥和寧靜。此時他感覺僧人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僧人。
僧人不緊不慢的坐到菩提樹下,開始禪定。揚帆也情不自禁的跟著禪定,這一刻他心如止水,不知道過了多久,晨星出來了,通過念念留心專注的覺察,揚帆的心、身、和呼吸都達至完滿的合一。僧人的禪定使他得到了很大的定力。而就是用這種定力,幫助他觀照他的身和心。進入甚深禪定之後,他可以辨察到當時他身體內存在著的無數眾生。這包括了有機或無機的、礦物的、草苔的、昆蟲、動物和人等。在那一刻,他也察視到所有其他眾生就是他自己。他看見自己的過去生,和所有生世的生生死死。他看見無數星體和世界的建造與毀滅。他感受到所有生靈的喜樂與悲哀—這些生靈包括了胎生、卵生、和細胞分化而成的。他看見自己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蘊藏著天地萬物,而且更跨越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時,剛好是夜裏的第一更。
揚帆進入更深的禪定。他見到無數世界的盛衰成壞。他見到無數眾生經曆的生生世世。他見到這些生死,全都隻是現象而並非實相。就如億萬的波浪不停地在海麵起伏,大海本身是不落生死的。隻要波浪明白它們其實是海水,它們便可同樣超越生死,不再懼怕,而獲到內心的平靜和安穩,這個證悟令僧人自己也超越了生死的羅網。他笑了。他的微笑就像深夜裏綻開的花朵,發散著一環榮光。那是屬於妙察的微笑,因妙察可以了悟一切煩惱的破滅。這是他第二更所證得的體悟。
就在這時,雷聲忽然響起,巨閃的電光劃過天際,彷佛把天空撕成兩片。重重的黑雲掩蓋了月亮和星星。跟著是滂沱大雨。揚帆濕透了,但卻絲毫役有移動。他繼續禪定。
完全沒有被動搖,他把覺察力照到他的心上去。他見到眾生為不明白他們實與萬物同體,而陷於苦惱。這種無明,產生了無限的悲憂、惱亂和困擾。無明是貪欲、憤怒、傲慢、疑惑、嫉妒和恐懼的根源。當他學會把心靜定下來以看清楚事物的真相,便可以對一切達到全麵的了解,因而將苦惱接受,化為愛心。
揚帆現在體悟到,了解和愛心原是一體。沒有了解就沒可能有愛心。每個人的處境,都是他的肉體、精神和社會狀況的結晶。他明白了這一點心中沒有了憎恨。揚帆盡力幫改善自己的肉體,精神和社會的狀況。其正了解一切,令他產生慈悲與愛心,因而導致正確的行為。要去施愛,首先就要去了解明了。因此,了解明了就是解脫之匙。要得到清楚明白的了解,他就必需生活得留心關注,在當下的每一刻去直接體驗生命,以能洞察自身內外正在發生的一切。鍛煉念念留心體察,可以他看到一切事物的核心而使其無所遁形。這就是念力的寶庫一它能夠領導他達至解脫和徹悟。生命的燃亮有賴正確的見解、正確的思惟、正確的語言、正確的行為、正確的工作、正確的精勤、正確的念頭和正確的定力。
深入地察視眾生,揚帆能洞悉每個人的心念,無論他們身在何處。他又能聽到每個人的叫喊,不論是為悲或是為喜。他也同時證得天眼、天耳和來去無礙等神通。現在已是三更將過,而雷電都已歇止了。雲層也卷了起來,再讓明月和星星重現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