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結論是琉球不屬日本,至少也應該的獨立的,言辭的前衛和犀利是前所未見。
這個版麵流出市麵,並沒有引起太多的反響,畢竟這隻是一個地方性的媒體,而且還肩負著測試當局反應的重任,所有言辭還以合理性作為標準,似乎是在小心翼翼地觸動一個禁錮了很多年的盲點。
對岸當局靜默的表現正如辜小姐所言,《寶島日報》所引燃的火種,雖然在最初的幾天裏還沒有引起熊熊大火,但是卻開啟了一方可供討論的空間。
誰也料不到一場大火是在這裏被引發。
關於琉球的歸屬這個話題,終於在幾天後真正形成了鋪天蓋地之勢,孫教授的一篇《琉球懷古》,把社會的目光吸引到這一片群島上來,然後其他與琉球相關的資訊和討論,從報紙到期刊再到互聯網,從民間小團體的聚會到公開的學術討論,從琉球的得名到近代被日本的竊取,從民間的集會到到日本各地領事館的請願,這個命題象一把逆火般難以抑製地在亞洲蔓延,然後一直由亞洲向歐洲這個二戰主戰場蔓延而去,也向國際法院蔓延而去。
日本政府終於按捺不住,拋開依舊未能盡善處理的核危機,也不再理會出口受阻的農產品,一方麵,派員飛影子大國尋求支持,一方麵,組織國內的媒體和學術團體對琉球的歸屬進行反渲染,一方麵,向對岸政府施壓,要求約束不恰當的言論,同時向東亞大國政府提出抗議,要求停止組織輿論對日本固有領土琉球進行非法的主權訴求,及不要利用咖啡俱樂部阻撓日本入常這種合理和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正當要求。
與之相應的是日本國內的團體也在蠢蠢欲動,經常性地組織集會示威,到領事館外辱罵、鬧事,至於災後的重建工作,好像已經沒有多少人記起了,所謂民意推動國家行為,國際行為影響民意,這都是見怪不怪的事。
東亞大國不久召開記者招待會進行回駁:其一,關於琉球的歸屬,該命題的討論屬於民間自然引發性質,我國政府從沒組織過這樣的輿論攻擊,所以無權製止相關的所有活動,日本政府不應過分的神經緊張;其二,關於這個命題,我國政府認為這是一個合理化的命題,值得提交到聯合國進行討論;最後聲明,咖啡俱樂部確實在發揮作用,但更根本的原因還在於,亞洲人民不樂意看到一個不尊重曆史、不肯為曆史承擔責任的日本進入安理會,這是不為少數人意誌為轉移的事實。
日本就在這種氛圍下打算把年度的東亞峰會放在福島召開,並正式向各國首腦發出邀請,在海上的楊明把收到的這個信息告訴林棟梁,林棟梁悶聲說小日本還不是想借這次峰會進行綁架,讓周邊的國家為他們的核災難買單,象這種行徑,我第一個表示反對,災難就災難,硬是要投機一把,真讓人惡心。
聽到林棟梁的回答,楊明沒有說什麼,隻是暗暗盤算到達的日期,心想如果能在龜島那搞定些什麼爆炸性的材料,不知這個東亞峰會還能不能開下去?心裏還有點擔心影子大國的軍事勢力是否會回師亞洲,畢竟他們在北非並沒有全力介入那邊的軍事行動,完全沒有深陷其中的擔憂,而在南亞,恐怖大王的斃亡雖說暫時還未能預知結果是否會更利於影子大國,但起碼可以提振士氣,這一點不容置疑。
萬一影子大國強力介入龜島而造成兩國的全麵對抗,是不是會引起更廣泛的對抗都不得而知,那時候就需要看國家和軍方的決心了。
楊明隻知道肖雨荷在對岸配合他,而並不知道肖雨荷會安排人在海峽的狹窄處等他,一場熱帶風暴剛剛轉向南邊,楊明在海麵上都感到悶熱無比,一團烏雲在頭頂越積越厚。
“會下雨嗎?”楊明問剛剛被林棟梁替下的阿江,眼角餘光看見麵色不是很好的阿欣推門走了進來。
“會吧,熱帶風暴一般都帶有很多的水汽,”阿江要喝水。
東亞大國忽然發布一個信息:近期將會再次擊毀一顆衛星,目的在於繼續檢驗擊毀報廢衛星的能力,同時可騰空近地軌道,為發射新的衛星預留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