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談笑間
第十二章 談笑間
“當前,我軍海外兵團王慧敏部、金燕部,已分別在中東、北非用輝煌的戰績,成功地站穩了腳根。金燕部,此時在立根於謀求發展,我就不多說了。著重點,在於王慧敏部。”
“我們知道,意大利的獨裁者墨索裏尼,由於眼紅於德軍所取得的廣大地盤,於1940年8月16日,派遺意大利軍隊沿英屬索馬裏邊境發動進攻,並很快進入內地,但英國從附近的蘇丹、埃及以及其他非洲殖民地召集了大量部隊進行抵抗。
到了今年初,也就是十三天前,英國已經將意大利軍隊趕出邊境,占領了意屬厄立特裏亞,並進軍意屬埃塞俄比亞王國。”
廳內,以參謀長楊雨為首的一幹將領都在認真聽著。她們知道,秦麗特別地在這個時候提起意、英戰事,必然會有其深遠的用意。
果然,秦麗話鋒一轉,道:“如果說東非的衝突是血腥的,那麼北非的戰鬥則是喜劇性的——王慧敏部,就是在這裏配合英軍和意大利軍隊進行了連番大戰,從而博得了意軍克星的稱號。
大家一聽,都露出了心照不宜的微笑……要問,軸心國裏最麵最好捏的部隊是誰?作為現代人,自然會異口同聲——意大利。
當此時,出征在外的大逆三大集團軍,便在王慧敏與美、英最高聯合軍事委員會的據理力爭下,爭到了大逆軍從埃及向利比亞進軍,威脅意大利側翼的全麵後勤支援。
在這場博弈中,雙方在西迪—埃爾—巴拉尼進行了三場戰役性質的生死大戰。最終結局是以大逆軍完勝終結。意軍被俘獲7萬餘人,擊斃近三萬。隨之,王慧敏部兵鋒前指,直撲戰略要地拜爾蓋。但在這節肯眼上,希特勒決定進行幹預,並派出兩路德軍緊急增援,致使聞訊後的王慧敏,不得不命令軍隊前進至蘇爾特便停了下來。目前,正處在觀望之中。
秦麗的聲音在繼續:“當前,軸心國部隊已經登陸突尼斯,正分兵兩路,一路由德國第十二集團軍(陸軍元帥李斯特率領)為首,輔以保加利亞的兩個師、匈牙利的三個師向拜爾蓋前進。另一路,則由喬瓦尼 梅斯指揮的25萬德軍,輔以羅馬尼亞三個師、斯洛伐克一個師,挺進東非。欲圖阻擊英軍第一、第八集團軍從東南方向挺進。”
“對此,同盟國反應強烈,特別是英美之間。丘吉爾提出了愛斯基摩行動,意圖集結同盟內主要軍事力量,先給予當麵敵軍以沉重打擊,再繼而對意大利東部發起進攻,以期先行摧毀意大利軍隊,逼迫德軍隻能孤身作戰。
但這個提議,卻並不能受到美國人的讚同。羅斯福反對的觀點是,應該將主要的軍事力量用來對抗德軍,讓意大利前線處於次要地位,這樣,會使德國的戰線拉得更長……”
秦麗冷冷地笑著,道:“雙方的動機,不外乎是丘吉爾謀劃著讓英軍先行占領歐洲要塞意大利。盡可能將更多的戰後主動權從美軍手中奪回來。而羅斯福,則想從北歐開始占領德國,進而影響歐洲格局。使美國的觀點得到廣泛接受。為此,丘吉爾極其不滿這一觀點。於是為了扼製美國的戰略決策,他派出秘密使者謀求王慧敏的支持,同樣,我這邊也有著英國人的遊說!”
“這一事件的定調,昨天我們就已經開會通過了決議。那就是,為爭取美援,我海外兵團將服從同盟最高軍事委員會的決議。也就是支持美國提出的先德國戰略。但是,經過程總工剛剛的提醒。我認為,我軍——很有必要改變對英對美的態度!以後可以改為抑美挺英的政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