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若有意(2 / 2)

蘇聯與日本在中蒙邊界的諾門坎地區發生戰爭,關東軍下令駐紮在偽滿洲國北部的第二、第四兩師團緊急動員,增援前線。

第二師團接到命令後,強行軍4天從海拉爾趕到諾門坎,抵達戰場當天就投入戰鬥,但很快就被蘇軍打了個落花流水。反之,第四師團卻整整走了8天,而且大量人員掉隊。湊巧的是,第四師團先遣隊到達前線的當天,蘇日宣布停戰。

究其原因,卻是第四師團的出動命令下達後,師團內的疾病患者激增,滿營都是因為五花八門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動的日軍聯隊長在狂怒之下,親自坐鎮醫務室參加診斷,這才勉強組織好部隊向前線進發,“聯隊長改行當大夫”的笑話也就此在日軍中流傳開來。

停戰消息傳來,掉隊的第四師團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樣迅速推進,連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帶病”趕赴前線的,他們一邊趕路一邊還在萬分懊喪地抱怨居然沒有機會打上一仗。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返程的時候,齊裝滿員、精神飽滿的第四師團,成了日軍中最威武的部隊,而率先趕到戰場的第二師團卻丟盔卸甲、傷兵滿營。

盡管出盡了洋相,但第四師團運氣卻相當好,因為當時侵略華中地區日軍戰事吃緊,急需增援,日本軍部隻好放棄追究第四師團,急調其南下增援。第四師團搖身一變,又成了日軍精銳的第十一軍中的一員。

其實,第四師團的名聲,中方軍隊早有耳聞,“大阪的日本兵不會打仗”的說法早有流行開來。每次戰鬥,中方軍隊一聽對手是“大阪師團”,往往士氣大增,搶著鬧著要和第四師團交戰。剛到前線的第四師團猝不及防,接連吃了幾個窩囊的敗仗,甚至動搖了友軍陣線,以至於友鄰部隊向十一軍司令部抱怨:“有第四師團參戰,本來能打贏的仗,因為敵軍士氣大振,也會打輸……”

鑒於其每次會戰中的表現,第四師團成了日軍的“喪門星”,哪個軍都不願要它,大本營隻好將其改為直轄部隊。這下第四師團的兵有的吹了:“老子當兵就在甲種師團,開戰時屬於關東軍精銳,仗打起來在十一軍服役

──因為太精銳,最後十一軍裝不下我們了,隻好改大本營直轄……”

當時由於日軍作戰損失很大,急需補充老兵,便不時抽調第四師團官兵補充到其他師團。那時,日軍各部的臨別致詞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二師團,戰況較好時就說“武運長久”;情況不妙時就說“九段阪見”(靖國神社在東京九段阪)。

然而第四師團的官兵告別時,卻常說“保重貴體”、“身體第一”,或者幹脆就是“保命最重要”。

更有趣的是,當第四師團的官兵在與美軍對陣時,就有官兵大模大樣地跑到美軍兵營前,整齊地擺開攤位,兜售起戰爭紀念品來。

試想,這樣的敵軍,秦麗又怎會不在聚聞是這次對手後,發出會心笑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