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終不枉
第六十一章 終不枉
十一月七日,奉軍委會命令,第二戰區所屬各部皆回到原地駐防,繼續進行先前沒有完成地各項整補工作。
與此同時,自恃實力大增的日軍第五師團,在對中方軍隊發動的若幹次大不一小規模的攻擊屢屢碰壁後,終於意識到了雙方戰力對比尚未發生根本性變化,麵對中方的嚴陣以待,遂停止了這種等同於“分批次自殺式攻擊”的無意義軍事冒險。
隨著中方布防完畢和日軍的主動停火,喧囂了又好一陣子的太原戰場再一次歸於寂靜。
此役,中日雙方,都宣稱是此役的勝利者,也都拿出了各自認為過得硬的“證據”。雙方宣傳機器更是開足馬力,把這場規模空前的宣傳戰,直抄到五湖四海都吵得是沸沸揚揚,弄得好象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槍杆子,而是誰地嗓門大,誰就是勝利者似地。而國際上的軍事觀察家中主流觀點。則認為晉中會戰從各方麵綜合權衡,戰術上是日軍占了上風,戰略上卻是中方軍隊達到了短期目的。各有所獲。按戰略高於戰術的原則,認定中方軍隊小勝,比較合乎事實。
在十一月九日這一天,秦麗是真正地舒了一口氣,她一直擔心的11月8日太原淪陷,終究是沒有如以前的那個曆史發生,對此,秦麗以為,她們這批人的小小的蝴蝶效應,還是起到了作用——終算不枉了!
雖說,中日雙方從最高統帥到普通一兵都深悉,在目前這種相對平靜的局麵下,隱藏著的是何等洶湧的暗流。更明了這暗流現在多隱藏一日,爆發時就會猛烈十分、百分,這個再也淺顯不過的道理。可戰爭雙方對一段短暫的和平時光的強烈需要,壓倒了一切。在這種大氣候下,烽煙滾滾的北國大地,似乎又回複了戰前鳥語花香的寧靜歲月當中。當然,現在籠罩太原上空的這種濃烈讓人不敢置信的“和平”氣氛,並不耽誤分屬於交戰雙方的一支支的武裝到牙齒的軍隊,從陸地、從海上以“作賊心虛”的姿態靜靜悄悄的擁入戰區。同時,已在戰區的所有軍隊,也無一例外的,都外鬆內緊的緊張的做著大戰前的一切準備。
這裏麵,有一個有趣,但讓人哭笑不得的現象,中日雙方在做這些準備時,都是一副戒備森嚴謹防泄密的樣子。雙方也都在使出各種各樣的手段獲取對方軍隊的調動情況,以至不惜在遼闊的軍隊調動所經區域,打開了動靜不大,卻異常慘烈的諜戰。這場不擺在明麵上的暗戰的激烈程度,從梅機關一個月內在晉綏境內損失了上百名訓練有素的間諜,就可見一斑。相應的中方某個特工係統的那位好色成性的“老板”,也已在大喊,再這樣拚下去,就是辦十個特訓班,也夠不上消耗的速度了。
可實際上,無論是那從大後方緊急抽調過來,徑直源源入晉的中方軍隊,還是跨洋過海的日軍,因其運輸手段單一和集結地域的相對狹小等客觀條件的限製,就是保密得再嚴實,其武器人數的大致數量,都不能瞞過對方的耳目,即使有些差別也不大到影響整個戰局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