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文,貴州省納雍縣左鵍(huan)戛(jia)鄉(今左鵍戛苗族鄉)人,是一個出生於貧苦家庭的苗族青年。1950年4月,當15軍45師在納雍剿匪時,不滿十七歲的劉興文找到解放軍部隊,要求參軍。連長、指導員見他年紀比較小,勸他過兩年再說,他說:“什麼苦我都吃過,我不怕苦。再過兩年土匪都消滅了,我還當啥子兵。”他手抹眼淚坐在連部門邊,說什麼也不離開。最後經團部領導批準,他成為了45師134團3營7連六零炮班的一名戰士。參軍後劉興文不怕苦,不怕累,進步很快,班裏的同誌都非常喜歡他。因為他是苗族兵,年紀又最小,大家都對他格外照顧,親切地稱他為“小苗”。
15軍奉命在金化以南展開阻擊後,6月1日深夜,劉興文所在的3營7連奉命堅守在樸達峰陣地阻擊敵人。樸達峰位於金化西南,海拔799﹒6 米,山勢險峻,林木茂密,控製著敵人北進的必經之路。
7連連長郭新年先以一個班依托岩石占領了前沿陣地。淩晨,在一陣猛烈的炮火後,一個連的敵人發起了進攻。等敵人靠近了,前沿的戰士們突然以手榴彈、手雷擲向敵群,殺得敵人屍橫遍野,潰退下去。敵人又集中各種火炮,出動了十餘架飛機狂轟濫炸長達數小時,隨後敵人在大批坦克掩護下,以成連、成營的兵力分三路向7連陣地發起了猛攻,陣地上炮聲隆隆,烈焰衝天……
奉副指導員劉漢的命令呆在掩蔽部裏的劉興文再也呆不住了 ——不行,絕不能給苗家人丟臉!他衝出掩蔽部,向前沿陣地上衝去,正好碰到一個重傷員下來,重傷員告訴他:“前方吃緊,快上去!”劉興文接過他的步槍和彈藥急步向山頭上跑去。
這時,7連傷亡嚴重,陣地上戰鬥人員已經不多了。劉興文和連長、副指導員一起投下雨點般的手榴彈,又打退了敵人的一次進攻。不久,連長身負重傷被扶了下去,副指導員劉漢也犧牲了,陣地上隻剩下了劉興文一個人,敵人又撲了上來。劉興文接連投出手榴彈,炸死了一大片敵人,又端起槍猛掃,敵人又像潮水一樣退了下去。
在又打退了敵人的兩次進攻後,手榴彈沒有了。劉興文估計敵人一時半會兒還不敢上來,就飛跑回原陣地向連長報告,同時再搞點彈藥來。
連長郭新年下巴被打碎,嘴上纏著繃帶,躺在地上已經無法說話。聽完他的報告後,連長眼睛瞪著他,手指死死地指著前方陣地,劉興文立刻明白了連長的意思,他大聲說:
“連長,你放心,我一個人也要堅守下去,人在陣地在!”
連長緩緩點了點頭,劉興文帶滿手榴彈又向前沿山頭跑去。
跑到前沿時,劉興文發現山頭已經被敵人占領。二三十個敵人亂成一團,有的在修工事,有的在吃東西,有的在咋咋呼呼喊個不停。劉興文急忙趴下觀察情況。這時他覺得身旁有點不對勁,仔細一看,原來是負傷昏迷的機槍手趙金平蘇醒了過來。於是兩人一起商議後,決定趁天黑再反擊。
天黑透了,兩個人摸到了敵人工事旁,劉興文扔出手榴彈,十幾個敵人被炸死,剩下的四處逃竄,被趙金平的機槍全部消滅。
兩人掩埋了副指導員的遺體,草草吃了一些敵人遺留下來的餅幹、罐頭,清理了彈藥,然後一個人值夜,輪流休息。就這樣,他們兩人在陣地上竟然又堅守了兩天兩夜,先後打退了敵人的七次進攻,寸土未失,勝利地完成了阻擊任務,一直堅持到9連前來接防。
在樸達峰阻擊戰中,劉興文孤膽奮戰,一人即斃傷敵人一百多人,榮立一等功,成為15軍著名的英雄,15軍在全軍範圍內掀起了“向劉興文學習”的運動。
後來,1951年9月,劉興文被選為誌願軍國慶觀禮團代表回國,在天安門觀禮台上光榮地受到了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和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在角屹峰等15軍其他陣地上,同樣進行著慘烈的阻擊戰。美25師和美3師輪番上陣,在大量炮火、坦克、飛機掩護下進行猛攻,15軍的前沿陣地上彈片橫飛,硝煙彌漫,幾乎所有的山頭打到最後都打成了白刃戰。一個星期內,樸達峰和西側無名高地數次易手,雙方都傷亡慘重 ——美國人遭受步兵火器和白刃戰殺傷嚴重,而45師遭受炮火和航空火力殺傷嚴重。
但陣地依然牢牢地掌握在我45師的手裏。
6月4日清晨,敵人又調了一個團上來。戰至下午14時,9連、7連主陣地先後被敵人占領,此時,9連和7連也傷亡嚴重,僅剩四十餘人。
師長崔建功急紅了眼,立即把師警衛連補充進了前沿,同時命令外號“武和尚”的134團3營營長武尚誌立即組織8連對樸達峰之敵進行反擊。
這個第8連是15軍的看家王牌,寶刀的刀尖,利劍的劍鋒,當年在太行山時曾經警衛過劉、鄧首長。他們有兩百多號人,清一色的轉盤機關槍,是崔建功的心肝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