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五次戰役——鐵血的較量-第九節 穩住陣腳(1 / 3)

第八章第五次戰役——鐵血的較量-第九節 穩住陣腳

第九節 穩住陣腳

部隊減員已達三分之一,糧食早就沒有了,就連部隊帶著的美軍戰俘們都跟著戰士們一起學會了挖野菜充饑……

連長眼睛瞪著他,手指死死地指著前方陣地,劉興文立刻明白了連長的意思……

那個黑人士兵大叫一聲,捂著滴血的眼睛扭頭就跑。

當得知麵前這位老人就是畫像上的“烈士”時,朝鮮同誌落淚了……

在經過最初幾天的混亂後,中國軍隊很快就穩住了陣腳。

1951年5月27日23時,彭德懷致電毛澤東,完全同意他所提出的“零敲牛皮糖”作戰方針,並電告前方的被動局麵,要求第三番部隊提前入朝,以防止局勢的惡化和打開目前局麵。為便於聯係各野戰軍部隊,提請增加陳賡為誌願軍第二副司令員,宋時輪為第三副司令員。

此時,“聯合國軍”已進至汶山、全穀裏、永平、華川、富坪裏、麟蹄一線。為穩定局勢,爭取主動,聯司迅速將第63軍、64軍、15軍、26軍、20軍和朝鮮人民軍第5、第2、第3軍團主力展開於臨津江、芝浦裏、華川、楊口、杆城一線進行防禦。

28日至30日,65軍和20軍分別對漣川以南和華川之敵實施有力的反突擊,65軍193師殲滅美騎1師第5團一部,20軍58師收複了華川。

隸屬於第三兵團的15軍是第二批入朝的誌願軍部隊。軍長秦基偉,政委穀景生。

秦基偉,湖北黃安(今紅安)縣人,1914年生,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參加工農紅軍,次年即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曾奉命擔任遊擊教官,組織遊擊隊伍 ——秦賴支隊。那時候,秦賴支隊在太行山區真是威名遠震,拿“秦司令”的手令,到轄區內的任何一個縣政府要東西,要什麼給什麼,確實沒有的也要說清楚原因。秦基偉先後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的曆次反“圍剿”鬥爭、長征、西征、百團大戰、邯鄲、洛陽、鄭州、淮海、渡江、廣東、廣西、進軍大西南等著名戰役,三爬雪山,兩過草地,身經百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一員剽悍戰將。

秦基偉很注意改造自己,喜歡學習新東西,他特別重視通訊聯絡。當年部隊打鄭州時,全縱隊繳獲的槍炮、物資堆積如山,但他最感興趣的還是那些電台、電話和報話機等通訊工具。

當此次戰役第二階段作戰結束、部隊北撤時,秦基偉下令把全軍的報話機全部打開,他把團長們一個一個叫出來,親自了解情況,交代後撤時間、路線,作出指示。戰鬥部隊因此得以迅速收攏,神速轉移而沒有吃大虧。

為防止後勤分隊拖後腿,他還派遣參謀長、後來為中國核事業的開創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張蘊鈺親自去組織行動。精明幹練的張蘊鈺來到後勤分隊後猛吹緊急集合號,將近千名後勤人員召集在一起,然後二話不說一個“向右轉,跑步前進”,一路小跑就撤離了駐地。

“火燒眉毛時,人撤出去就是勝利,壇壇罐罐就顧不上了”,多年後,秦基偉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實踐證明這一手是很厲害的,要不然,光下達個轉移命令,後勤同誌這也舍不得丟,那也舍不得扔,磨磨蹭蹭到最後,不僅東西保不住,人也很難脫身了。”

秦基偉果斷的行動讓15軍全師而退,隻有軍屬高炮團違反規定在白天就擅自開拔,結果用來打敵機的高射炮反而被敵機炸掉了十九門,讓秦基偉心疼了好幾天。

5月29日,15軍剛走了一半路,誌司的電令到了,彭德懷親自與秦基偉通了電話:“秦基偉,有不明之敵已進至永平東南之梁文裏、機山裏一線,你得給我頂住!”

“老總,要頂多久?”

“七到十天怎麼樣?”彭德懷給了個機動數。

“我至少頂十天!”秦基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上限。

“有困難嗎?”彭德懷還不放心。

“老總放心,我采取一切手段,一定完成任務!”

15軍立即向各師發出了緊急動員令,號召部隊“忍受艱苦,克服困難,誓與陣地共存亡”,堅決頂住敵人的進攻,以為兄弟部隊爭取足夠的轉移時間。29日,15軍的將士們回轉身來,以急行軍先敵搶占了角屹峰、樸達峰,在金化以南地區呈三線配置展開防禦。此時,15軍麵臨的情況也很嚴峻,部隊減員已達三分之一,糧食早就沒有了,彈藥也近告罄,就連部隊帶著的美、韓軍戰俘們都跟著戰士們一起學會了挖野菜充饑,饑餓到極點的戰士們甚至刨出路邊馬糞裏偶爾沒有消化的黃豆來吃……

聽到部下的彙報後,秦基偉心酸不已……

30日,衝在前麵的加拿大步兵第25旅一下子撞到了秦基偉的回馬槍上,被45師劉占華134團殺傷一百五十餘人,第二天就撤出戰鬥,換上美25師和美3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