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五次戰役——鐵血的較量-第三節 浴血三八線02(3 / 3)

4月25日中午,戰鬥結束,配屬格羅斯特營的皇家炮兵第45團第70中隊的炮兵和皇家哈薩斯第8騎兵坦克團第1連被全殲,格羅斯特營A連大部傷亡,連長安格少校被擊斃,D連也大部傷亡,隻有D連連長率領的34人在突圍路上遇到了一個美軍坦克營,從而得以絕處逢生。

格羅斯特營全營有一半人陣亡,營長詹姆斯﹒卡恩中校、隨軍牧師薩姆﹒戴維斯和C連連長法勒﹒霍克利上尉等459人被俘虜。一千多人的格羅斯特營最後隻逃出了三十多個人。

英國軍隊從此失去了“皇家陸軍雙徽營”這支功勳部隊。

四十年後,英籍華人學者徐澤榮到英國牛津郡穆盧斯福村訪問了一位六十七歲的老者——英國陸軍上將,北約北歐軍隊總司令法勒﹒霍克利將軍。他就是原來的格羅斯特營的C連連長。

在中朝軍隊和“聯合國軍”相互遣返戰俘後,法勒將軍回到了英國。以後,他奮力進取,職務和軍銜步步高升,同時他還完成了牛津大學的碩士學位,在擔任英國防務研究員期間,刻苦研究朝鮮戰爭史,先後撰寫了十多篇戰史文章和回憶錄,其著作《朝鮮戰爭中英國的角色》後來成為研究朝鮮戰爭中英國政策的重要文獻。

法勒將軍一再聲明自己不是共產主義的同情者,但他對中國軍隊在那場戰爭中的表現極為讚賞,他還高度評價誌願軍對待戰俘的政策,並對所謂中國軍隊虐殺戰俘的宣傳嗤之以鼻。他斬釘截鐵地說:

“中國人民誌願軍嚴格執行命令,不槍殺和虐待俘虜。有時候供應緊張,誌願軍自己吃差的,而讓我們吃好的。”

對中國士兵的戰鬥力,法勒將軍也坦率地說:

“我當了一輩子兵,同德國兵、中國兵打過仗,也看過美國士兵、蘇聯士兵打仗。德國士兵很優秀,但最優秀的我認為還是中國士兵。

我讚賞他們。”

這是來自戰場對手的聲音!

戰鬥結束後,指揮187師殲滅英29旅“皇家陸軍雙徽營”的63軍187師師長徐信榮立二等功。

1955年,徐信被授予大校軍銜,時年34歲,並作為優秀將領被選送到蘇聯伏羅希洛夫軍事學院深造。1964年晉升少將;1988年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並被授予上將軍銜。

英軍第29旅減員百分之五十以上,慘遭重創,徹底失去戰鬥力,英國朝野為之震驚,而美國人見死不救的行為更令英國人憤怒萬分。李奇微尷尬無比,下令徹查,徹查的結果竟是英軍格羅斯特營卡恩營長指揮不當,舉止失措,而美軍各級指揮官則處置得體,不負任何責任……

戰至4月25日,中國軍隊前進了三十至六十公裏,將“聯合國軍”驅逐至錦屏山、道樂山、竹葉山、縣裏、加平、春川地區的第二道防線。

至28日,中朝聯軍把戰線向南推進了五十至八十公裏,遏製了“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步步向北的進攻勢頭。彭德懷的戰役計劃是周密的,中間突破、兩翼迂回的戰法也是很好的戰術。在戰役進程中,誌願軍也確實多次把美軍成建製地包圍了,有時圍住的甚至是敵人一個整師。但是,由於我軍火力薄弱,後勤又跟不上,被圍美軍在強大的火力掩護下最終還是跑掉了……。

29日,楊得誌十九兵團也已逼近漢城北郊,中朝軍隊形成了對漢城的弧形包圍,美軍在四次戰役中整整進攻八十七天所占領的地盤被中國軍隊僅僅七天的反攻奪回了大半。

但第一階段作戰殲敵總數隻有兩萬三千餘人,甚至沒有能夠成建製地殲滅敵人一個團,這勝利令人太不甘心了。

在空寺洞誌司,彭德懷看著戰報暗暗思忖:“敵人給打狡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