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五次戰役——鐵血的較量-第四節 聲 西 擊 東 01
第四節 聲 西 擊 東
當誌願軍追擊至拂曉停止時,恰好正暴露在對方的強大空地火網控製之下,反遭敵火力猛襲。
中國軍隊想打近戰卻貼不上去,想速決卻又僵持不下,終於又打成了彭德懷最忌諱的一線平推。
中國軍隊雖然取得了大勝,但是,嚴峻的後勤問題又一次不可避免地擺在了中國軍隊麵前……
彭德懷原本設想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猛烈的突擊,一舉再將敵人打回三八線以南後,重新攻占漢城。但第五次戰役開始後不久,他就發現戰場形勢十分不利,我軍幾乎抓不住敵人。
此時,美軍已經掌握了誌願軍大部隊在白天不能作戰,隻能利用夜間采取迂回穿插分割包圍的戰術規律,並且誌願軍戰士隻能隨身攜帶五至七天的糧食,最大限度隻能維持“禮拜攻勢”。因此,當中國軍隊開始夜間進攻時,範佛裏特就按照李奇微的辦法節節抗擊、逐步撤退。其主力部隊每天下午先撤退,留下少量摩托化部隊與誌願軍保持接觸。當誌願軍利用黃昏發起攻擊時,“聯合國軍”的掩護部隊即迅速撤退20至30公裏後重新組成防禦線,但卻以每晚撤退30公裏為最大限度,因為30公裏也是靠徒步行軍的中國軍隊一夜進攻的最大跨度,第二天再如法炮製,當誌願軍追擊至拂曉停止時,恰好正暴露在對方的強大空地火網控製之下,反遭敵火力猛襲。
而且,範佛裏特一改美軍“雞蛋殼防禦”的戰法,建立了火力和兵力密切配合的縱深防禦。雖然我軍曾在加平方向打開過一個缺口,對敵側翼形成嚴重威脅,但又因為部隊缺糧而被迫原地停留等待補充,而美軍迅速以摩托化行軍堵住了缺口。中國軍隊想打近戰卻貼不上去,打夜戰當夜又不能解決戰鬥,想速決卻又僵持不下,終於又打成了彭德懷最忌諱的一線平推。
但中國軍隊的勇猛善戰依然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此時李奇微已經有了放棄漢城的打算。但他的學長範佛裏特卻不!
從一開始,範弗裏特就不打算放棄漢城。他認為憑中國軍隊現有的實力,憑第8集團軍現在的精神狀態、物資準備狀態、炮火支援和空中優勢,美軍完全有能力守住漢城,給中國軍隊以重大殺傷。
這一次,李奇微的判斷出現了偏差。
“聯合國軍”所有的大炮都被拖到了漢城街道上,在漢城西、北、東三麵形成了綿密的火網,總預備隊也調給了美1軍以加強漢城防禦。28日,範弗裏特以南韓1師、美騎1師、美3師在漢城北側外圍五至七公裏組成防線,完成了漢城的防禦部署。火力網由大炮和飛機組成,炮兵每個連平均發射炮彈三千多發。僅美騎1師的火炮,平均每門炮就發射了六百發炮彈。美遠東空軍僅在28日一天,就對漢城前沿進行了整整三十九次猛烈轟炸。美軍認為,能夠突破這個火力屏障,太平洋戰史上尚沒有先例。
無疑,範佛裏特對中國軍隊攻堅實力的判斷是正確的。中國軍隊當然也清楚自己的攻堅能力。
——中國軍隊沒有進攻漢城。
美軍主力雖然已擺出了死守漢城的陣勢,但漢城正麵的楊得誌十九兵團在停止攻擊之後,也並沒有後退,而是依舊壓在漢城戰線的前沿,給美軍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在空寺洞誌司,彭德懷歎息不已:“後勤跟不上,火力又薄弱,毫無製空權,看來這仗隻有打成長期的了,唉!”此時,彭德懷對戰爭的長期性已經徹底認清。
鑒於在漢城以北殲敵的機會已失,29日,彭德懷遂命令中朝聯軍全線停止攻擊。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作戰至此結束。
中朝聯軍的進攻從22日起到29日止,正是李奇微所說的“禮拜攻勢”。在美軍戰史上,稱中國軍隊這一個星期的進攻為“第一次春季攻勢”。
為了查明中朝軍隊的動向,自4月30日開始,李奇微指揮美軍以部分兵力采取多路小群的方式向中朝聯軍陣地發起了小規模的反攻。通過這種“磁性戰術”的糾纏,他發現中國軍隊正在重新集結。此時,李奇微判斷中朝聯軍可能向中部戰線發動新的攻勢,遂連忙調整部署,配置兵力,在中線轉入了防禦。
但李奇微沒有判斷準確。還在4月28日,也就是第一階段攻勢尚未停止的時候,彭德懷即提出下一階段的作戰計劃。他在致三兵團、九兵團的急電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