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戰爭的螺旋——第四次戰役-第八節插上翅膀的龍02
(二) 米格與佩刀
這些“老油條”有不少人由於長期高空飛行,吸純氧過多,把腦門都飛禿了,成了名副其實的“老禿鷹”!
在場的蘇聯專家不忍心看到這種殘酷的場麵,捂著眼睛,轉過頭去,掉下了眼淚……
飛行員們於是冒著生命危險,用100%的酒精來代替汽油進行訓練……
朱德爬起來哈哈大笑:“好厲害的噴氣式喲!”
說起誌願軍的空戰,我們首先應該了解mig-15,即米格-15型殲擊機。它是我人民空軍首次批量裝備的戰鬥機,也是誌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使用的主要殲擊機。抗美援朝戰爭後期使用的則主要是米格-15B型飛機。
蘇聯人喜歡用其主設計師的名字來命名其飛機設計局。“米格”,即阿爾喬姆﹒伊萬諾維奇﹒米高揚和米哈伊爾﹒格列維奇兩人的姓氏中第一個字母組合的縮寫。這兩位設計師都具有出色的才華,但米高揚善於言辭,富於領導才能,長於迅速入手直奔要害,但在細節上卻時有疏漏。而格列維奇內向謙遜,長於規劃,以細致嚴謹著稱。兩人性格作風互補,一見如故,並結為終生摯友。
在抗美援朝空中戰場這場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噴氣式飛機大空戰中,秘密入朝的蘇聯空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空軍聯手作戰,在美國空軍的絕對優勢之下硬生生地打出了一條被稱為“米格走廊”的空中生命線,米格設計局因此而蜚聲國際航空界。
二戰末期出現的Me-262噴氣式戰鬥機,宣告了噴氣式飛機時代的到來。此後,“鐵幕”兩邊的東西方陣營,都以巨大的熱情投入到了全新的噴氣式戰鬥機的研發進程中去。在經曆了米格-9的初次爆發後,米格設計局終於在1947年12月30日將采用了革命性後掠翼設計的米格-15殲擊機送上了藍天。憑借卓越的飛行性能和工藝簡單便於大量生產的雙重優勢,米格-15在與拉-15的競爭中一舉勝出,從而成為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蘇聯空軍和國土防空軍的“標準戰鬥機”。
米格-15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於40年代中期設計的單座噴氣式高亞音速殲擊機。米格-15和米格-15B的幾何尺寸基本相同,飛機的機身長度是10﹒1米,翼展10﹒08米,機身高度3﹒7米,空重3﹒636噸。米格-15B比米格-15在飛行性能上有所改進,它的時速為1076千米,實用升限1﹒55萬米,最大航程1782公裏,最大續航時間3小時。飛機的武器裝備是一門H-37型37毫米航空機關炮和兩門Hc-23KM型23毫米航空機關炮,各備彈200發。米格-15殲擊機也是世界上最早裝備37毫米航炮的空戰飛機。從米格-15的各方麵性能來看,它不愧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代噴氣式殲擊機中的佼佼者,美國人曾稱它為“絕對武器”。
就其性能而言,米格-15與美國空軍當時使用的F-86“佩刀”式戰鬥機可謂是旗鼓相當,它們都是第一代噴氣式殲擊機。F-86“佩刀”式是美國北美航空公司研製的第一種采取後掠翼的噴氣式戰鬥殲擊機,1948年5月1日生產並首次試飛,1949年5月裝備美國空軍。號稱“佩刀”式的F-86時速1100千米,實用升限1﹒51萬米,裝備有六挺12﹒7毫米機槍。
1950年12月13日,首批7架F-86“佩刀”式戰鬥機到達朝鮮,不久後即投入了戰鬥。
在蘇聯空軍打出開門紅的1950年12月間,中國空軍中能飛噴氣式的,隻有方子翼的空4師第10團。這些飛行員飛行時間都不超過200個小時,在噴氣式飛機上的飛行時間就更短,和蘇聯飛行員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隻是勉強能在空中編隊,而且從未有過空中戰鬥經曆。
斯捷潘﹒克拉索夫斯基空軍上將告誡劉亞樓:
“劉將軍,你們要與美軍作戰不是不可以,但那應該是許多年以後的事情,絕不應該是現在!你們與美軍相比,實力太懸殊了!空中戰鬥是一種抗爭性和競技性很強的角逐,而你們迄今為止尚未打過一次仗。這好比一個重量級專業拳擊手和輕量級業餘拳擊手之間的較量,是不公平的!”
不公平?我們中國軍隊什麼時候在公平的情況下跟敵人打過仗?
心裏雖然是這麼想,但劉亞樓嘴上卻挺客氣,他操著流利的俄語答道:“我們和美國空軍相比,確實處於劣勢。但形勢逼人,要求我們誌願軍空軍迅速開赴前線與美軍作戰,不能等一切條件都成熟了才打。隻能是邊打邊建,邊打邊練,在戰鬥中鍛煉成長……”
克拉索夫斯基上將搖搖頭道:
“我不能理解中國同誌為何這樣固執,明知二者之間的空戰絕不是勢均力敵的,卻硬要拿雞蛋碰石頭。這是新兵與將軍之間的較量,你們要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