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你們記住,你們是步兵!你們必須學會走路!要知道中共軍隊並不是什麼天兵天將,他們也是人,靠的是兩條腿和步兵武器作戰。他們的坦克和大炮數量少得可憐。他們沒有製空權,他們的糧食和彈藥供給幾乎都是靠人力和畜力運送的,這必然會影響他們連續作戰的能力。由此看來,第8集團軍不能采取一味退卻的戰術,而是應代之以進攻。一旦實力允許,就應該使第8集團軍轉入攻勢。當然,這種攻勢必須協調一致,不能重複分兵冒進的錯誤。”
“打仗除了靠武器外,還必須靠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頑強戰鬥的精神,最近幾個月敵我在朝鮮戰場上的較量,很好地說明了這一問題。我方裝備雖好,但卻節節失利;敵方裝備雖差,但卻連占上風,原因就在這裏。因此我要大家必須克服失敗主義情緒,必須重振軍威。要記住美國陸軍的格言:找到他們!咬住他們!打擊他們!消滅他們!”
這簡直就是即將參加一場大戰的某一個中國軍隊前線連長在做戰前動員時的口氣了!
而第8集團軍幾乎所有的軍官們都認為,新任司令官簡直是異想天開,是在“開玩笑”,甚至連軍、師一級的高級指揮官也普遍地缺乏信心。
李奇微剛上任不久,第8集團軍參謀部曾呈交給他一份《1951年2月20日至8月31日第8集團軍理想配置位置》的報告,這份報告的宗旨,就是極力要求第8集團軍徹底打消轉入進攻的念頭,讓部隊分階段地撤至太白山脈以南的陣地。
“這種缺乏進取心的報告不能批準!”李奇微把報告一扔,“如果按照這個方案,我們將失去全部的戰場主動權。”
盡管李奇微殫精竭慮地整頓著他的萎靡不振的部隊,但整個前線的美軍 ——從普通士兵們到高級軍官 ——仍然情緒低落。李奇微沮喪地發現,自己所有的帶有積極進取色彩的命令都沒有得到認真的貫徹執行。於是,經過兩周在部隊的深入實際後,李奇微決定動一次大手術,殺雞儆猴,罷免一批高級指揮官,提拔一批願意跟著自己賣命的少將,進而鼓舞已降至冰點的士氣。他殺氣騰騰地在寫給柯林斯的信中說,準備“毫不留情地對待我們的將級軍官,如果他們不稱職的話”。
被他解職的高級軍官包括:
美騎1師師長霍巴特﹒蓋伊少將;
剛接替勞倫斯﹒凱澤少將的職位不久的美2師師長羅伯特﹒麥克盧爾少將;
美7師師長戴維﹒巴爾少將;
美24師師長約翰﹒丘奇少將;
美25師師長威廉﹒基恩少將。
除了陸戰1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少將和美3師師長羅伯特﹒索爾少將,整個第8集團軍的師級指揮官全被李奇微一口氣給撤光了。
其實,李奇微在離開華盛頓之前就把這一切都籌劃好了。1月8日,他在一次高級會議上圓滑地說:“我們必須弄一些飽經風霜的夥計們回去。我們將抽走一些戰鬥已久的人,派來一些較為年輕的將官。”
為了不致引起國會那些政客們的責難,陸軍副參謀長韋德﹒海斯利普將軍給李奇微出了個點子,讓他盡可能地把這次撤換說成是例行的輪換,由華盛頓的陸軍部來發布新聞公報,而不是由李奇微在戰地發布,“而且要強調他們在朝鮮的功績,”海斯利普強調說,“讓人感覺他們是將要回國擔任頭等重要的職務。”
李奇微早就物色好了一批願意跟著他在戰場上賣命的少將:
查爾斯﹒帕爾默少將任美騎1師師長;
克拉克﹒拉夫納少將任美2師師長;
克勞德﹒費倫博少將任美7師師長;
小布萊克希爾﹒布賴恩少將任美24師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