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節 十三國提案 02(3 / 3)

聯係到這場戰爭的最終結局,不能不讚賞臘斯克敏銳的政治軍事目光。隻是他沒有想到,企圖讓對方付出重大代價的“某種穩定”,卻讓美利堅合眾國同樣也付出了高昂而沉重的代價,而且同樣是“不得不接受”。

在1950年末那段煎熬的日子,盡管五角大樓已決定繼續在朝鮮堅守,但麵對咄咄逼人的中國軍隊,底氣還是顯得明顯不足 ——直到李奇微發現了中國軍隊的“禮拜攻勢”和後勤軟肋,並創造出了針對性極強的“磁性戰術”之後。

12月29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致電麥克阿瑟:

“根據所有可能的估計,中共顯然有能力迫使聯合國軍撤出朝鮮,隻要他們願意這麼做。”

接著又來了一句:“我們相信朝鮮並非是進行一場大規模戰爭之地。我們深信不應甘冒日益增加的全麵戰爭的威脅,而將我們現存可用的地麵部隊投入到在朝鮮同中共對抗的行動中去。然而,在朝鮮的某些陣地上成功地抵抗中共 ——北朝鮮的進攻,以及使中共的軍事和政治威望掃地殆盡,對於我國的國家利益至關重要,如果此舉之實現不招致嚴重損失的話。”

真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棰。

此時,對美國軍事力量被牽製在亞洲的窘境早就深懷不滿的美國駐歐洲部隊總司令德懷特﹒艾森豪威爾五星上將也冷言冷語地致函國防部:“美國並不那麼強大,能夠把全世界都背在自己肩上。”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同時秘密指示麥克阿瑟,要求他準備一旦守不住的話,就務必將部隊安全地撤出朝鮮。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上將後來明確承認,那個時候美國軍政高層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白宮和五角大樓的舉棋不定,反映在戰場部署上就是一個能守則守,不能守就撤的態勢。

第8集團軍在橫貫朝鮮半島三八線以南約二百五十公裏的正麵和六十公裏的防禦縱深內組成了兩道基本防線。第一道防線(A線)西起臨津江口大洞裏,經汶山、舟月裏至東海岸的長存裏,由偽1師、偽6師等南韓軍部隊防守;第二道防線(B線)西起高陽,經議政府、加平、春川、自隱裏至東海岸的冬德裏,由美25師、美24師、英29旅等美、英軍部隊防守。為加大防禦縱深,在第二道防線以南至北緯三十七度線之間,還準備了C、D、E三道機動防線:其一是沿漢江南岸經楊平、橫城至江陵;其二是從水原經利川、驪州、原州、平昌至三陟;其三是沿三十七度線從平澤經忠州至三陟。

此時,“聯合國軍”在朝鮮的總兵力為三十四萬餘人,美第10軍之陸戰1師、美7師、美3師因損失嚴重,已撤至釜山、大邱地區休整。其第一線兵力為五個軍十三個師另三個旅、一個空降團共二十多萬人,美國人將南朝鮮軍置於第一線,美英軍處於第二線,形成了縱深梯次配置,大部隊則集結於漢城周圍以及漢江南北地區之交通要道上。

12月22日,誌司也完成了最後部署:

在漢城以北,以第38軍、39軍、40軍、50軍和六個炮兵團組成誌願軍右翼突擊集團,由韓先楚指揮,在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配合下,在高浪浦裏至永平的三十餘公裏的正麵上突破,向東豆川裏、漢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39軍則擔負從中央突破,割裂美軍和南韓軍聯係的任務。40軍從中間、38軍從東麵往下插,包圍殲滅韓6師、韓1師,得手後再向議政府方向發展勝利,並相機奪取漢城。

在春川、加平以北,以第42軍、66軍和一個炮兵團組成誌願軍左翼突擊集團,由吳瑞林指揮,從左邊保障右麵第38、第39、第40軍三個軍。左翼突擊集團在永平(不含永平)至馬坪裏三十六公裏的正麵上突破,然後分別向濟寧裏、加平及春川方向突擊,首先集中主力殲滅偽第2師一兩個團,得手後向加平方向突擊。完成任務後,向加平、清平裏方向發展勝利,切斷春川與漢城之間的交通。

東麵的人民軍第2、第5軍團以一部兵力於楊口、麟蹄地區的南韓第2、第1軍團結合部突破,而後向洪川方向突擊,切斷春川之敵退路,配合誌願軍主力圍殲春川地區之敵。而後視情況機動處置,能打到哪兒就打到哪兒,吸引和調動敵人,配合誌願軍主力作戰。

奉軍委命令支援前線的工兵團和鐵道兵橋梁團開始入朝,擔負修建公路、鐵路、橋梁及掃雷任務,國內補充給誌願軍的兩千台汽車也源源不斷地開向前線。

由於誌願軍沒有製空權,敵機白天活動猖獗,我軍隻能靠晚上打仗。在有月亮的晚上,更能發揮我軍夜戰優勢。但發起攻擊時間,最好選在月圓前幾天。這樣,打到戰役高潮,月亮正好是最圓最亮。誌司經研究後,把戰役發起時間選在了除夕,即12月31日夜。

戰役部署完畢,彭德懷終於感到可以輕鬆一些了,想到26日這天正是毛澤東主席的生日,新年也快到了,遂向國內拍去了一封賀電:

毛主席、朱總司令:

在您英明領導之下,取得了兩個戰役的重大勝利,現在正繼續努力,爭取再打一個勝仗,作為新年獻禮。謹祝健康!

中國人民誌願軍全體指戰員

12月26日

戰役計劃、偵察、運輸、儲存糧彈、進入陣地 ——各種戰役準備工作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戰役發起的日子一天天的臨近了。一個連長的腦子裏裝著一百多人的生命,一個團長的腦子裏裝著數千人的生命,一個師長的腦子裏裝著一萬多人的生命,而彭德懷的腦海裏卻裝著幾十萬士兵的生命。

彭德懷的大腦又進入了高速運轉的狀態之中……

寒風呼嘯,白雪皚皚,朝北山區靜寂的山林之中,呈現出一種大戰來臨之前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