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二節 十三國提案 02
蘇共中央政治局也評論說:“正如所見,所有這些讓人想起,侵略國政府在準備第三次世界大戰時做了什麼。它們表明英美準備新戰爭計劃走得有多遠。”
或者我們來個逆向思維,站在美國人的立場上來想一想:在較量尚不充分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又會不會對大勝之後的中朝軍隊的力量毫無疑懼,而任由其從容整補,並強化其有利的軍事地位?
曆史畢竟無法假設。當然,由於中國軍隊的節節勝利,毛澤東對朝鮮戰爭也開始產生了較高的期望值,這在他12月4日致彭德懷的電報中即可看出:
“朝鮮戰爭有可能迅速解決,但也可能拖長,我們準備至少打一年。……敵人有可能要求停戰,但我們認為美帝國主義必須承認撤出朝鮮,而首先撤至三八線以南,才能談判停戰。最好我們不僅拿下平壤,而且拿下漢城,主要的是消滅敵人,首先是要全殲偽軍,這對促進美帝撤兵會更有力量。……但美帝和蔣介石一樣,諾言、協定都是不可靠的,故我們應從最壞的方麵著想。”
12月8日,彭德懷思慮良久,認為還是不要越過三八線為好,他致電毛澤東:
毛主席並高崗同誌:
下一戰役15、16號開進完畢,18、19號可開始攻擊,估計月底可結束。如能殲滅偽1、6兩師、美24師、騎1師或給予殲滅性打擊,我即越過三八線,相機取得漢城。如上述敵人不能消滅或給予殲滅性打擊時,即能越過三八線或取得漢城亦不宜做過遠南進。因過遠南進驅退敵人到大邱、大田一帶,增加以後作戰困難。故擬在三八線以北數十裏停止,讓敵占三八線,以便明年再戰殲滅敵主力。……
但是,這個時候,即使是像彭德懷那樣提出把攻勢暫時限製在三八線附近一帶也是相當困難的。北朝鮮人就不用說了,就是斯大林這時也想“趁熱打鐵”,把美國人從朝鮮半島完全趕出去。雖然戰爭主要是靠中國人來打的,毛澤東有權決定怎麼做,但是,隻要停下來,哪怕隻是暫時的,都會使自己受到盟友的指責。更何況三八線曾是南北朝鮮過去的分界線,在三八線停下來,難免會加強國際上把三八線視為固定分界線的看法,如果過了幾個月後再來突破它,政治上的影響可能更不佳。既然已經打到這一步,在毛澤東看來,即使再困難,也還是先過了三八線為好。恰好此時又有情報稱,美國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在到達日本和朝鮮前線視察後,認定美軍很難守住一條防線,因而已向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建議美軍做撤退到日本的準備,這無疑更加激勵了毛澤東要把美國人趕出朝鮮去的決心。12月13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指出:
彭,並告高:
12月8日18時電悉。
(一)目前美英各國正要求我軍停止於三八線以北,以利其整軍再戰。因此,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如到三八線以北即停止,將給政治上帶來很大的不利。
(二)此次南進,希望在開城南北地區,即離漢城不遠的一帶地區,尋機殲滅幾部敵人。然後看情況,如果敵人以很大的力量固守漢城,則我軍主力可以退至開城一線及其以北地區休整,準備攻擊漢城的條件,而以幾個師迫近漢江南北岸活動,支援人民軍越過漢江殲擊偽軍。如果敵人放棄漢城,則我西線六個軍在平壤、漢城間休整一個時期,再繼續戰鬥。
(三)明年1月中旬補充一大批新兵極為重要,請聯係準備。請高彭考慮是否有必要和可能,從前線各軍(東西兩線共九個軍)抽派幹部至沈陽加強接兵的工作。宋時輪部目前也須補兵一部,恢複元氣,是否可能,請高籌劃見告。
(四)空軍掩護鐵道運輸線正在籌備,有實現可能。但最後確定時間尚待商辦。
接到毛澤東的電報後,彭德懷陷入了極大的矛盾之中。彭德懷認為,從軍事上講,是不應該馬上打的。我軍入朝才一個多月,就連續打了兩個戰役,打到了三八線,戰場形勢發展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西線六個軍已很疲勞,需要休整補充;東線的第九兵團困難更大,人員、彈藥、糧食也得不到及時補充。
最重要的是,敵人雖然是倉惶敗退,但敵軍主力被殲滅的並不多。誌司分析,敵人撤退那樣快,除保存實力外,還有兩個原因:第一,他們在三八線以北沒有防線。時值冬季,天寒地凍,臨時構築防線,也很困難。三八線以南,以前南朝鮮軍隊有防線,敵人可以利用那個防線來防守。第二,美軍經過連續兩次戰役失敗,非常被動,也急需補充整頓。因此他們希望與我軍脫離接觸,搶占既設陣地,依托陣地整頓隊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再去進攻敵人,是不適宜的。
從軍事上考慮馬上打不好,從政治上考慮又需要馬上打,怎麼辦?軍事服從政治。12月15日,彭德懷與樸一禹、洪學智、韓先楚、解方等召開了誌司黨委會,說明了當前國際政治形勢和毛澤東的意圖,正式決定放棄原定過冬休整的計劃,堅決克服困難,發動第三次戰役,打過三八線去。同日,誌司以彭、鄧、樸、洪、解的名義下達了作戰命令:
“為粉碎敵企圖以‘三八線’為界,重整殘部準備再戰之陰謀,奉毛主席命令決心繼續向‘三八線’以南前進……”
耐人尋味的是這份命令中“奉毛主席命令”一句,在誌司發布的其他命令中從未發現有這樣的句子。對彭德懷素有研究的張希先生評論說:“彭德懷這次給各軍下達的南進命令中,破例地專門寫了‘奉毛主席命令’一句,這足以說明他對發起此次戰役的思想情緒。”
彭德懷曾經對洪、韓、解幾人說:
“你們幾個應該是清楚的。我們這次打,條件是不好的。尤其是戰場正麵狹小,不利於發揮我軍打運動戰的特長。……所以,我考慮,我們一定要慎重,要適可而止。政治上要求我們突破三八線,我們就堅決突破三八線,各部隊,突破就是勝利,千萬不要打得太遠了、太深了。否則,我們困難很多,對我不利。殲敵,能殲滅多少算多少。殲多了更好,少了也沒關係。總之,突破三八線後,采取穩進方針,看情況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