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二章 論道(2 / 2)

林楓越說越是激動,好像還說得不夠過癮,於是變本加厲的說道:“父王可曾想過這些從何處而來,還不是到處收刮的民子民膏得來的嗎?這些人的一時歡悅,卻不知要賠掉多人的性命與鮮血。不過這些也還好一點了,要是那天父王龍顏大悅,說是要修建一個什麼神州大陸上阿房宮的話大概這天下又得再次大亂了。天下百姓其實很容易的滿足的,他們隻要一個團圓而和睦的家庭,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君主,不要是不是就大興土木,是不是你爭我討,年年征戰,他們已經夠苦夠累的了,所以他們隻要一個安穩的家,那樣他們就會安定過上一生,生活能夠如此,天下百姓是不會在乎什麼‘愚民’不‘愚民’,‘愚不愚’是在他們心中,不是別人來說了算。”

禦風緊握了下拳頭,想了半晌,反駁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恒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誌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然而,如今的人都是貪念橫生,無功而自居,無學而自滿,如果沒有太多的規定,那麼天下還不是一片混沌初始,文明豈不是停滯不前?”

林楓無奈搖了下頭:“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聖人和天地,本就無情,對天下蒼生一視同仁,在他們的字典中沒有偏私兩字。而如今的政令多反而更加的使人困惑,倒不如保持虛靜,讓天下歸心。”

說到這裏,禦風對林楓的話有些興趣,尤其是最後的“天下歸心”,於是問道:“那麼,本王如何才能讓天下歸心?”

林楓沉思一下,說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隻要一個人能夠真正的做到這些,那麼天下不歸心都難。古語有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人心者得天下,我想這道理父王比誰都懂吧。”

禦風想要反駁,說道:“話不盡然,人心和實力本缺一不可,神州大陸的蜀國算是得人心吧!又有像諸葛神侯的神人輔政但他還是難免滅國之災。”

林楓輕吐口氣說道:“所以儒家聖人孔子才會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阿鬥沒有憂患意識,樂不思蜀,滅國也在情理之中。”

禦風沒有說話,思忖著林楓的話。

看見禦風沒有說話,林楓話鋒一轉:“兒臣今天來,是向父王討論另一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