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088章 尾聲(2 / 3)

1978年,杜聿明當選為五屆人大代表和五屆政協常委,他也搬進了一套四室一廳的新居室。

無可置疑,杜聿明在楊振寧博士訪問中國當中,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作為特赦將軍的代表,他在黨的統一戰線方麵,還有在國際交往方麵,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將軍們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挖掘整理了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時期珍貴的曆史資料,他們是當事人和參與者,整理這些曆史資料,也是別人無法替代的。

這些將軍獲得特赦以後,都安排在各級政協工作,他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撰寫整理自己親身經曆的曆史事件。所有的人都完成了或多或少的回憶文章,為研究這段曆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沈醉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位。

沈醉獲得特赦後,與眾位將軍一起受到周總理的接見,周總理對他說:“共產黨員隻有階級仇恨和民族仇恨,從來不計較個人仇恨。共產黨人是最大公無私的,處處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從來不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現在政府特赦你們,也是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希望你們今後要多做一些對人民有益的事情。”

沈醉不解地問:“我還能做出對人民有益的事嗎?”

周總理說:“怎麼不能呢,比如過去你在軍統那麼多年,跟在戴笠身邊那麼久,你可以把軍統的種種內幕寫出來,讓後人知道革命的艱辛和反革命的殘暴,懂得革命勝利來之不易。你要是如實地把你在軍統所見、所聞,或者你親自參與幹的那些事情寫下來,就是做了對人民有益的事情。”

周總理又叮囑說:“寫這些東西,一定要真實,不要有顧慮,過去沒有交代的,現在寫出來,也等於是補充交待,不要害怕,不要避諱,知道什麼就寫什麼,政府決不會去追究。”

一番話,說得沈醉連連點頭。

從那以後,沈醉牢記周總理的囑托,埋頭著書,撰寫出了一本又一本紀實作品,如《我所知道的戴笠》、《軍統內幕》、《我這三十年》、《魔窟生涯》等等,共200多萬字。沈醉這些作品發表後,在海內外引起很大反響。

宋瑞珂晚年也是勤於筆耕,撰寫了《回憶淞滬抗戰》、《山東青島早期黃埔同學二三事》、《回憶陳誠》等一百餘萬字的戰爭回憶錄和文史資料,留下了一批寶貴遺產。

1984年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了,將軍們又多了一個舞台。他們為了祖國早日統一而奔走,為兩岸交流合作而獻出微薄之力。

步入晚年的將軍們,關注著祖國的發展,心係著祖國的統一。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腎衰竭等宿疾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杜聿明臨終時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病危深思,最關懷者惟一言而已:盼在台灣之同學、親友、同胞以民族大義為重,早日促成和平統一,共同把我文明古國建成現代化強國,為子孫萬代造福!”

1996年3月18日,沈醉在北京腫瘤醫院去世,享年82歲。他從昏迷中睜開雙眼,對守在病榻旁的女兒沈美娟斷斷續續地說:“我想見見……見見在台灣……和海外的孩子們。”沈醉去世前留下遺囑:“我生前蒙黨和人民的深恩厚德,時感愧無以報,故願在死後將遺體捐獻,供解剖研究,以便今後發現有類似情況病人,能得到有效治療,亦係我報答人民恩德於萬一。”

2005年10月22日,在北京的一所醫院裏,一位老人的心髒停止了跳動。他是知名愛國人士、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中國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沈策先生。享年98歲。沈策先生是最後一名離世的特赦國民黨被俘將軍。

沈策先生是浙江仙居人,生於1907年8月15日,黃埔軍校第六期步科畢業。陸軍大學校十三期畢業。曆任軍政部直屬通信兵團無線電任分隊長、隊長,軍政部長(何應欽)辦公廳中校部副,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何應欽)辦公廳上校參謀,陸軍第一軍第七十八師少將參謀長,國民黨陸軍第一軍第一師少將副師長、第一軍參謀長,第一軍第七十八師師長(抗戰勝利國軍整編一度改稱整編七十八旅)、第七十六軍副軍長、第一一四軍中將軍長、第六十九軍軍長、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副參謀長、西南軍政長官公署作戰參謀長等職。參加八年抗日戰爭,曾獲國民政府頒發忠勤、雲魔、寶鼎、勝利等勳章。1950年3月,在西昌戰役中被俘。1975年獲得特赦釋放,在浙江省政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