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088章 尾聲
1976年是中國的哀悼之年,一年中,新中國的締造者紛紛離世。1月8日周恩來總理逝世;7月6日朱德委員長逝世;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
在毛澤東主席治喪委員會的成員名單裏,人們發現有三名非常特別的人,他們是杜聿明、宋希濂、黃維。黃維還被選入守靈小組,參加了為毛澤東主席守靈。這是特赦戰犯工作全部結束後,杜聿明三人作為這個特殊群體的代表,首次出現在國家重大活動中。
文革結束了。
共產黨總結了文革的錯誤,不久便開展了大規模的撥亂反正、平反昭雪工作,被俘將軍這個群體,成為人們的關注。
1979年2月27日,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在龍華革命公墓為陳長捷舉行追悼大會,宣布為他平反昭雪,並將他的骨灰安放在龍華革命公墓。
1980年5月29日,中共中央統戰部、全國政協為王耀武、溥儀、廖耀湘補開了隆重的追悼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鄧穎超、烏蘭夫、彭衝,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朱蘊山,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季方、王首道、楊靜仁、胡子昂、劉瀾濤、李維漢、胡愈之、王昆侖送了花圈。多名全國政協副主席參加了追悼會,這樣高規格的追悼會,讓他們的家人、讓眾多的特赦將軍非常感動。
還有一些特赦人員,經過審查,恢複了起義人員、投誠人員的身份,使他們得到應有的待遇。
1980年,國民黨第一二一軍中將軍長李以劻,被恢複投誠人員待遇。
1983年6月,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定,前國民黨天津市市長杜建時,不作為戰犯對待。並撤銷1961年的特赦通知。
1985年4月,經最高人民法院確認,國民黨第七兵團中將副司令何文鼎為起義人員,撤銷1961年特赦令。
……
在這些身份獲得糾正的將軍中,沈醉也是其中之一。沈醉當年在雲南參加起義的檔案被送到北京,經過審查,中央有關部門宣布,將他由特赦戰犯改正為起義將領,他的家屬也由過去的舊軍人家屬改為革命幹部家屬。
這個突如其來的喜訊,讓沈醉感到太意外了。沒想到已經過去30年的陳年往事,共產黨竟然如此認真的清查。自從自己被作為俘虜,後來被定為戰犯,他從來沒有申辯過。因為他覺得軍統的罪孽太重,自己不被槍斃已經是很寬大了。
共產黨實事求是、錯了就改的光明磊落作風,使得沈醉由衷地敬佩。他逢人就說:“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黨,千說萬說也說不盡我對黨的感謝。”
1981年初,沈醉辦妥赴港手續,來到香港與前妻見麵。沈醉在香港逗留了兩個多月,當時有一些人勸他留在香港。因為此時有些特赦將軍離開了中國移居海外,如宋希濂去了美國,李以劻早就定居香港。但是,這些善意的勸說,被沈醉斷然拒絕,他毫不猶豫的說:“我絕不離開大陸,絕不離開祖國。”不久,他就返回了北京。
在人民共和國的曆史中,這些將軍以他們特殊的身份,發揮了特殊的貢獻,這些已經被曆史所記載。
70年代初期,隨著尼克鬆訪華,中美關係有了很大改善,人員的交往日漸增多。杜聿明的女婿、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於1971年和1972年兩次攜夫人杜致禮回祖國探親講學。楊振寧博士一踏上國土就受到人民政府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接待。晚輩的到來使杜聿明夫婦十分高興,也使他們在感情上得到了很大的快慰。
日理萬機的周總理專門抽出時間來接見楊振寧夫婦,每次都邀杜聿明夫婦作陪。周總理與杜家兩代人從科學研究談到社會問題,從國際形勢談到家庭生活。彼此間像老朋友一般談笑風生,毫無拘束。細心的周總理發現,楊振寧在喊曹秀清時稱“媽媽”,而對杜聿明則稱“杜先生”,便糾正說:“應該稱嶽父大人”。聞聽此言,大家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1973年夏天,楊振寧博士攜夫人第三次回國,7月17日,毛主席接見了他,楊振寧博士轉達了全家向毛主席的問候,毛主席則對楊振寧說:“代問你嶽丈好。”並與楊振寧合影留念。此後,楊振寧與毛主席合影的大幅照片一直掛在杜聿明家的客廳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