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折長征路-五十三、 轉戰道孚(2)(2 / 2)

南下失敗,使數萬紅軍犧牲,黨中央北上卻取得了直羅鎮大捷的勝利。這使廣大指戰員,特別是高級幹部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繼續在川康少數民族地區停留決不是出路,不滿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情緒普遍高漲。張國燾第一次感到了孤立。

3月中旬,紅四方麵軍電台得悉紅二、六軍團正在黔、滇邊境活動。為了加強同張國燾鬥爭的力量,促使其早日北上,朱德和劉伯承商議後,極力主張同二、六軍團會合。時二、六軍團還有1萬餘人。張國燾對這個建議十分讚賞,但是他另有打算,就是想把六軍團拉過來,借以加強對抗中央的力量。3月23日,朱德、張國燾聯名致電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等,建議紅二、六軍團渡金沙江北上到西康同左路軍會合。紅二、六軍團本來是要在“滇、黔邊廣大地區內求得在運動戰中戰勝敵人創立根據地”的。當時已擔任紅軍總政委的張國燾,控製了紅軍總部的電台,並用紅軍總司令部的名義,以紅軍總政委的身份署名,向紅二、六軍團發報,要求他們長途繞道貴州、雲南,“設法渡過金沙江”,分兩路進入西康,與四方麵軍會合,“大舉北進”。當時,紅二、六軍團與中央的電訊聯係已中斷,是不知道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成立第二“中央”等情況的。紅二、六軍團領導人收到電報後認真研究,一致認為,中國革命的大勢轉向北方,北上抗日是大勢所趨。於是,紅二、六軍團 指行了總部電令,迅速北上。

3月中旬至4月1日,張國燾在道孚召開了四方麵軍團以上幹部會議和中央縱隊活動分子會議。他一方麵被迫承認“紅軍如果長期停留在川康地域內是不利的”,“不能適應目前全國抗日反蔣的形勢”;另一方麵,他仍然堅持認為南下是正確的,一再強調在川康邊建立鞏固的根據地的可能性。對於幹部戰士對他的不滿情緒和批評,他則橫加壓製和打擊,主張對“任何一種三五成群議論黨的決議而發生破壞作用的現象,都要遭到鐵錘的打擊。”在會上,徐向前總結了南下幾個戰役特別是百丈關一仗的經驗教訓。這期間,黨中央不斷來電期望四方麵軍迅速北上。3月26日電示四方麵軍:“第一步向川陝甘及陝南行動為宜。”徐向前隨即將電文向到會的各級領導幹部宣讀,並提出了北上甘南的具體意見,要求各軍抓緊籌備過草地的物資。他說:“要動員部隊,多帶些幹部,多打草鞋,做些帳篷,用生羊皮做一些背心,多收集一些藥材。要練習用牛糞燒水做飯,盡量減少再次過草地中的非戰鬥減員。”在請示了朱德和劉伯承後,徐向前很快製定了四、五月作戰計劃。方麵軍政治部還提出了“迎接二、六軍團”,“準備北上”,“創造西北廣大抗日根據地”的口號。朱德高興地對紅五軍團保衛局長歐陽毅說:“現在革命形勢很好。黨中央、毛主席領導紅軍又在陝北打了大勝仗,革命根據地鞏固、擴大了。二方麵軍到了甘孜地區,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等同誌都是堅決擁護毛主席和黨中央的,現在力量加強了,有人不想北上已經辦不到了。我們很快就會重新北上的!”(注:歐陽毅《朱總司令和我們在一起》。)

但是,張國燾的“創造西北抗日根據地”並不是要去陝北同中央會合,而是由西康去青海,再到甘肅以北和新疆,執行向大西北退卻的計劃。為此,他在四方麵軍剛到西康不久,就派餘洪遠和邵式平去甘孜考察明徳格到青海的道路。餘洪遠回憶說:“從甘孜一個鐵棒喇嘛、絨壩岔的一個喇嘛、德格一個喇嘛那裏了解到這條路要走48個馬站,就是馬要走48天。這中間都是小路,沒有人煙,沒有糧食。······有些地段水都沒有,馬還得駝水。我把這些情況告訴邵式平,發電報給張國燾,說此路根本走不通。”(餘洪遠《長征時期甘孜、阿壩、毛爾蓋等會議的曆史情況》。)張國燾於是打消了走這條路西進的計劃,另行考慮從甘南西進青海,再到甘北、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