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赤化川陝省-三十四、反六路圍攻(1)(2 / 2)

張國燾並未認真接受中央的批評,改正過去所犯的錯誤,反而對帶來中央指示的廖承誌、羅世文不信任,並暗中派人審查他們。對於中央的指示,張國燾采取了實用主義的態度。他極力反對徐向前關於紅軍應停止進攻,適時轉入戰略防禦,避免在不利條件下決戰,應在積極防禦中爭取並創造有利條件與敵決戰的建議。他認為,紅軍入川以來節節勝利,敵人已不堪一擊。主張堅決執行中央指示,“不停頓地進攻”。10月下旬,張國燾命令紅9軍第25師進擊開江,紅4軍進攻開縣,紅30軍由達縣向南進攻,幻想用“不停頓的進攻”來“粉碎敵人圍攻於開始之前”。

10月底,紅9軍和紅4軍在向開江和開縣地區行進途中時,紅四方麵軍總部電台破譯了王陵基第5路和劉邦俊第6路分別向開江和開縣地區進逼的情報,但張國燾未將敵情及時通報前線部隊。

11月1日,劉湘主力向宣漢、達縣一線紅軍發動進攻,其他各路也相繼向蘇區發動進攻。當日,東線紅軍在開縣以西的楊柳關和開江城北的永興場地區,與第5路之王陵基第3師、範紹增第4師和第6路廖震第1師突然遭遇。紅軍以十幾個團的疲憊之師與初次投入戰鬥銳氣正盛的敵30餘個團激戰五六個晝夜,雖斃傷敵5000餘人,但卻招致大批敵人蜂擁而來。敵人很快就在兩開地區集結了70多個團的兵力。

此時,紅四方麵軍戰線綿延千餘裏,處處設防,死頂硬拚,阻敵前進,形勢十分不利。紅9軍副軍長許世友、紅25師政委陳海鬆認為:劉湘的主力投入戰鬥,說明敵人新的圍攻已經到來。如果繼續執行進攻的命令,和越來越多的敵人拚消耗,後果不堪設想。他們將前方敵情報告總指揮部,並建議總部對當前的作戰方針作出新的決定。在敵情日益嚴重的形勢下,張國燾不得不同意徐向前的意見。於是,徐向前命令紅軍停止進攻,轉入防禦。采取“收緊陣地,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依托川北山高路險,易守難攻的險要地勢,在峽穀險隘處構築工事,組織堅守,實行運動防禦,節節抗擊敵人,求得在收緊陣地的過程中,以較小的代價大量殲滅敵人有生力量,不斷疲憊滯敵,促使敵我力量優劣的轉化,逐步創造條件伺機轉入反攻,粉碎敵人的六路圍攻。根據當前敵我態勢,方麵軍總部決定:徐向前擔任主要作戰方向的東線指揮,率第4、9、30軍各2個師和紅33軍共計25個團,在萬源至宣漢、達縣的東線地區,重點抗擊王陵基第5路的進攻。王樹聲擔任西線指揮,率第31軍、第9軍之27師、第30軍之90師共計12個團,布置於北起廣元、南沿嘉陵江以東至營山、渠縣以北地區,牽製敵第1、2、3、4路;另以第31軍2個團分別於旺蒼以北的三道河地區和通江以北的碑壩地區,警戒陝南之敵。

11月中旬,紅4、30軍和紅25師等部隊節節抗擊敵人,逐步撤至南壩場、宣漢、達縣一帶。當月下旬,紅9軍一部在營山地區擊潰向根據地西北進攻的第4路楊漢城的第3混成旅,殲滅敵人約2個團。至此,紅軍與敵形成對峙,並乘機進行反圍攻的動員和準備工作。紅軍二線部隊在根據地群眾的協助下,依險構築縱深工事,開展練兵運動。黨政機關動員和組織群眾籌集糧食,許多農民把自己僅有的糧食主動支援紅軍,自己卻靠還未完全收獲嗮幹的玉米和野菜充饑。童子團、少先隊工、農、婦協會等組織積極領導群眾堅壁清野、站崗放哨、盤查行人,捉拿奸細。黨和蘇維埃政府還積極動員青壯年參加紅軍。川陝省軍區指揮部建立了工人師、少年先鋒團、婦女獨立團,各縣軍區指揮部也相應建立了獨立團(營)、戰鬥連、遊擊隊、赤衛軍等群眾武裝,“實行全赤區軍事化”。同時,各縣蘇維埃政府還組織鐵匠,日夜不停地為紅軍、赤衛隊、貧農團趕製大刀、長矛、腳碼子等。各縣還成立了婦女運輸連,同赤衛隊等群眾武裝組成支前大軍,把各種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中共川陝省委還組織了20多個宣傳隊深入各地,開展反圍攻的動員工作,在村落、集鎮都寫上了“消滅劉湘!”“武裝保衛赤區!”“擴大紅軍,武裝保衛蘇維埃政權”等標語。

12月11日,中共川陝省委召開邊區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會議討論了發展地方武裝、動員和組織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爭,以最大的決心和努力保衛革命根據地。張國燾在會上作了報告,傳達和貫徹臨時中央8月25日關於形勢和任務的過左估計。會議通過了“完全接受中央對川陝黨的指示”的決議案,號召川陝根據地廣大黨員、幹部和戰士,“采取積極進攻的路線”,“徹底消滅劉湘,爭取全川蘇維埃勝利,消滅‘五次圍剿’,爭取蘇維埃中國”。為了實現這一任務,強調“一切不能接受黨的路線的頑固機會主義分子堅決地把他趕出黨外去,在嚴厲鬥爭中來改造黨”。(《中國共產黨川陝省第三次省代表大會的總結》,1933年12月,見於吉楠《張國燾和<我的回憶>》第1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