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9月22日夜,營渠戰役開始。紅軍參戰部隊緊密配合,戰至次日拂曉,紅73團攻占龍背場,殲敵1個多營。紅74、75團攻占馬鞍場,殲滅反動地主武裝近千人。紅30軍從正麵進逼玉山場守敵,紅4軍第11師以兩翼迂回包圍戰術,包圍了鼎山場守敵1個團。戰至上午,玉山場守敵被紅30軍擊潰,敵第2混成旅隨之南逃。楊森為阻止紅軍南進,以3個團在營山以東一線占領陣地,並將南充部隊北調。此時,紅25師與紅30軍主力奮起追擊敵第二混成旅,於24日上午追至太蓬山、馬深溪附近,一舉擊潰敵第2混成旅殘部。敵20軍陣勢由此大亂。據此敵情,徐向前令紅30軍向東南敵縱深發展;紅4軍第11師殲滅鼎山場守敵後向東南進擊,並配合紅30軍作戰。9月29日,紅軍向營山以東一線之敵發動攻擊。當夜,紅30軍主力奔襲佛樓寺,戰至30日,殲敵兩個團。同日,紅4軍第11師攻占石橋河,進逼渠縣近郊。紅30軍則分兵一部西進,協同紅9軍第25師進攻營山。
楊森聞報前線部隊潰敗,營山縣城危在旦夕,深恐廣安軍部有失,急令第3混成旅馳援營山,第5混成旅於營山東北之天池場、通天場、大廟場一帶憑險構築工事,攔阻紅軍繼續南進。營山守敵第3、5混成旅和第2混成旅殘部以玉皇宮、通天場、南嶽山為防禦重點,構成三足鼎立之勢。
據此敵情,紅30軍、紅9軍第25師首長研究後決定,采取集中兵力,逐點殲敵的戰術,先攻克玉皇宮,再分割其餘兩點。10月2日,紅25師第73、75團夜襲玉皇宮成功。在正麵紅30軍一部配合下,紅25師主力迅速占領玉皇宮,並向敵通天場陣地猛插,連續攻占7道工事,殺得敵人潰不成軍。拂曉時,南嶽山之敵在紅73、74、263團的三麵夾擊下,棄陣南逃。與此同時,紅9軍副軍長許世友率紅74團直插新店子斷敵南逃退路,並一舉衝過儀隴河浮橋,擊潰守敵。中午十分,敵逃至儀隴河邊,遭到紅軍前後夾擊。經12小時激戰,紅軍殲敵2000餘人。楊森精心部署的營山防線土崩瓦解。接著,紅軍以迅猛之勢逼向營山。營山守敵聞風喪膽,棄城南逃。10月3日晚,紅25師不戰而克營山縣城。10月6日,紅軍進至蓬安東岸周口,東線部隊逼近渠縣城。不久,紅4軍一部占領渠縣城。
此時,徐向前見拔除敵人鼎山場、玉山場等據點的目的已經達到,遂結束了營渠戰役。此役曆時15天,紅軍斃敵團長以下千餘人,俘敵團長以下2000餘人,繳槍2500餘支;解放了營山、渠縣以及蓬安縣嘉陵江以東的廣大地區,根據地向南擴展百餘裏,人口增加9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