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頌堯獲悉儀隴失守,急忙調整部署,建立以嘉陵江天險為依托的防線,阻止紅軍渡江。他令第1遊擊司令馬祖援、第2遊擊司令幹國柱、第3遊擊司令馬光,各率數百人分別駐南部縣各區進行遊擊;又令曾憲棟師之廖剛旅為預備隊,視需要增援各路遊擊部隊,阻止紅軍向南部縣推進。
據此敵情,許世友決定並分兩路,采取迂回包圍,分進合擊的戰術,進攻南部之敵。首先,紅81團迅速擊潰了馬光部,占領了儀、南交界的長平山。接著紅74、75團於儀、閬交界的太陽山,殲敵趙索夫民團和部分敵正規軍,進占閬中玉台場。9月3日,曾憲棟急令第5旅旅長廖剛率部於閬中水觀音設防,阻擊紅軍繼續向南部進軍。許世友即以第81團向水觀音右翼迂回,第75團向左迂回,第74團正麵猛攻。經過激烈戰鬥,廖剛旅兩個團被紅軍擊潰。紅軍則乘勢猛追猛打,從閬中伏埡廟進入南部縣境,於大佛寺殲滅徐子灰民團,繼而向西猛烈擴展,占領鹽井90餘口,繳食鹽十餘萬斤。至9月初,紅9軍解放了儀隴全境和南部縣嘉陵江以東的全部產鹽地區。當時一兩鹽已賣到1元白洋,這無疑是一次重大的勝利。南部縣有中共地下黨的基礎,曾發動過農民暴動。紅軍進攻南部伊始,中共地下黨組織即發動秘密農會會員以土槍長矛、大刀等武器襲擾國民黨軍,積極配合紅軍作戰。紅軍占領產鹽區後,中共地方黨組織又積極配合紅軍發動鹽井職工繼續生產,並大力組織收購食鹽,組織運輸隊將大量食鹽運往後方,同時又新鑿鹽井六七十口,基本上解決了根據地的鹽荒問題,有力地打破了國民黨川軍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
在紅9軍進行儀、南戰役期間,紅31軍於8月18日在廣元城郊夜襲柳林子,合圍九華岩,殲敵王誌遠部1個營大部,擊潰劉漢雄部1個團,對廣元城形成三麵包圍,並以一部兵力向陝南寧強發展。此間,紅30軍也以一部向閬中發展,另一部兵至蒼溪城郊。經過半個多月的戰鬥,紅軍在儀、南戰役中共殲敵3000餘人,解放了儀隴全縣,控製了廣元、昭化、蒼溪、閬中、南部等縣沿嘉陵江東岸的廣大地區,以及陝南寧強縣的部分地區。
三十、營渠戰楊森
紅四方麵軍取得儀南戰役勝利後,楊森的第20軍盤踞的巴中縣以南、儀隴縣城東北的玉山場、鼎山場就突出於儀隴、江口之間,成為圍攻根據地的前進陣地,也是紅軍鞏固和擴大川陝根據地並向南發展的嚴重障礙,。當時,楊森的第20軍共有6個混成旅22個團,約3萬人。他采取由北而南的縱深梯次部署:李朝信指揮第21混成旅駐守渠縣城及佛樓寺地區;楊漢忠指揮第5混成旅防守營山縣城及附近地區;蓬安縣城及徐家場、雲霧山地區由第6混成旅防守;廣安、嶽池、南充一線由第3、第4混成旅防守。第20軍軍部駐廣安縣城。
楊森對紅軍毫無誠意,當四川軍閥田頌堯進攻紅軍時,他以為有利可圖,曾派部隊參戰;當田頌堯進攻紅軍失敗時,他又首先向紅軍求和,企圖保存和鞏固自己的地盤。楊森在防區內,執行的是積極防共的政策,殺了不少進步青年和群眾。對此,張國燾、陳昌浩采取了談、打相結合的策略。但談判的內容沒有向徐向前通報。為了掃除向南發展根據地的障礙,解除敵人對根據地的威脅,紅四方麵軍總部決定發起營山、渠縣戰役。根據楊森的兵力部署情況,總指揮徐向前決定紅30軍主力由巴中地區向南進攻;紅9軍第25師由儀隴地區向東進攻;紅4軍第11師由巴中東南的江口地區向南進攻。各部首先協同消滅突出於北端的敵第2混成旅,然後再向南發展,突破敵縱深防禦體係,並相機殲滅楊森的主力。部署就緒,即將開戰時,張國燾和陳昌浩才向徐向前講起與楊森談判的事,說有過一些口頭協議。徐向前認為利用敵人內部矛盾,爭取同盟者,搞統一戰線是必要的,但要看對象,對楊森這樣反複無常的軍閥談判要堅持原則立場。楊森的部隊占據著通江南邊的玉山場、鼎山場、江口,就像一把刀子插在根據地腹部,成為川陝根據地發展和鞏固的嚴重障礙。因此,徐向前主張對楊森開戰。(徐向前《<巴山烽火>序言》,見《川陝革命根據地史料選輯》第442——443頁。)張國燾、陳昌浩表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