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轉戰三千裏-二十二、決定轉移(3 / 3)

沈澤民(1902——1933),浙江桐鄉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張,1931年在中共五屆四中全會上補選為中央委員。同年任中共鄂豫皖省委書記,執行了王明“左”傾茂縣錯誤方針和政策,在組織上實行肅反擴大化。紅軍主力轉移後,他逐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11月,他代表鄂豫皖省委給中共中央寫報告表示,今後要“洗心革麵,重新做起”。不久,沈澤民因積勞成疾,病逝於鄂東天台山。

七裏坪戰役以後,敵人更加猖狂。7月中旬,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大埠口附近召開會議,對紅25軍進行整編,撤銷第73師,軍轄第74、75師,共6個團,約6000人。會議還決定紅25軍立即轉回鄂東北堅持鬥爭。

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縣花山寨召開了第十四次常委會。程子華傳達了黨中央和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指示:“經過敵人四、五次‘圍剿’,鄂豫皖根據地受到暫時失敗,人力、物力、糧食已空,紅25軍應離開老根據地,另找地區發展新根據地。至於紅25軍到哪裏開辟新區,中央不做決定,由鄂豫皖省委根據以下三個條件自行選擇:第一、地形好;第二、敵人力量薄弱;第三、群眾條件好。”部根據中央指示,省委決定留一小部分幹部和地方武裝堅持鄂豫皖根據地的鬥爭,省委同紅25軍進行戰略轉移。同時,省委還決定整編紅25軍,撤銷師一級番號,由程子華任軍長,徐海東任副軍長,吳煥先任政委,鄭位三任政治部主任,全軍共2980餘人。11月16日,紅25軍在省委和程子華、吳煥先、徐海東等率領下,高舉著“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由何家衝出發向西挺進,實行戰略轉移。紅軍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粉碎了20倍之敵的圍追堵截,長驅千餘裏,於12月上旬到達陝南地區。1935年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洛南縣庾家河舉行會議,決定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改鄂豫皖省委為鄂豫陝省委。11日部隊進行了整編,開始了創建鄂豫陝根據地的鬥爭。

1935年7月間,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地下交通石建民由上海來到紅25軍軍部,帶來了黨中央數日前發出的幾份文件和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麵軍已在川西會師並有北上動向的消息。省委和紅25軍自長征出發以來,就與黨中央失去了聯係。得知黨中央和一、四方麵軍的消息後,鄂豫陝省委立即在子午鎮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紅25軍立刻西進甘肅,牽製敵人,迎接黨中央和一、四方麵軍,並留下鄭位三、晨光瑞在陝南堅持鄂豫陝遊擊根據地。7月16日,紅25軍約4000人在中共鄂豫陝省委的率領下,從西安以南豐峪口出發,繼續長征。8月21日,紅25軍進至涇川縣城西南,冒雨南涉涇川河。當部隊剛涉過一半時,突然山洪暴發,咆哮的河水似野馬奔騰而下。正在徒步過河的紅軍指戰員不幸被急流卷走一些,軍部直屬隊和後衛223團大部被阻於涇河北岸四坡村一帶。徐海東令部隊就地宿營,親自帶警衛員前去觀察水勢。冒雨行軍,十分饑疲的紅軍還未安頓下來,敵馬鴻濱的第208騎兵團1000餘人,乘機由涇川方向突然圍攻上來,企圖把紅25軍後衛部隊壓在河邊背水作戰。情況緊急,軍政委吳煥先立刻帶著軍部交通隊一百五、六十人,直插敵人腰部,迅速搶占了一座製高點,把敵側後截成兩端。徐海東聞訊,立即跑步到團部指揮戰鬥。這時吳煥先在與敵爭奪製高點的激戰中,不幸中彈負重傷。徐海東十分憤怒,率部奮勇向敵人衝殺,敵團長馬開基被擊斃,騎兵團1000餘人全部被殲。在戰鬥的最後時刻,吳煥先光榮地犧牲了。徐海東號召全軍指戰員化悲痛為力量,團結一致,以實際行動迎接黨中央。隨後,鄂豫陝省委決定徐海東代理省委書記和軍政委。四坡村戰鬥後,紅25軍經華亭縣北上,出涼平,渡涇河,向北前進。9月7日,紅25軍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保安(今誌丹)豹子川。中共鄂豫陝省委決定,徐海東任紅25軍軍長,程子華改任政治委員,率領紅25軍繼續西進,與陝北紅軍會合。1935年9月9日,徐海東、程子華率紅25軍到達保安西南永寧山,與陝北黨組織取得聯係。稍事休息後,部隊經4天行軍於9月18日到達陝北延川縣永平鎮,全軍3400餘人與劉誌丹領導的紅26軍、27軍勝利會師。不久,在中共中央代表主持下,中共鄂豫陝省委和中共西北工委在永平鎮舉行聯席會議,決定撤銷鄂豫陝省委和西北工委,成立中共陝甘晉省委,同時決定三軍合編為紅15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劉誌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程子華任政治委員,高崗任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轄第75師、78師、81師,全軍團共7000餘人。紅15軍團成立後,徐海東、劉誌丹、程子華指揮紅15軍團首戰勞山,全殲敵110師,擊斃敵師長何中立;再戰榆林橋,殲敵107師1個團,活捉敵團長高福源,對第三次“圍剿”陝北革命根據地的敵人以沉重打擊,並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