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170節:高陶事件(1 / 2)

笫170節:高陶事件

笫170節:高陶事件

笫170節:高陶事件

“1939年12月30日,汪精衛在密約上簽字。高宗武沒有參與,發現陶希聖也借故生病沒有參與。當晚,他去陶宅,用試探的語氣探問其有何打算。此時陶希聖已決定出走,同樣試探高宗武。兩人當下決定相偕出逃。” —— 平山大俠

本來石原與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的關係還算可以,但石原恃才傲物,瞧不起東條,對東條主持的軍政事務多有指責、批評;而東條偏又是心胸狹窄之人,嫉賢妒能,多方打壓、排擠石原。近年來,2人因政見不同,勢同冰炭、越演越烈、水火不相容,鬧得很疆。

“不管是那一派係,帝國利益高於一切。”阪垣說“近日,影佐君將回東京述職,屆時你們務必參加會議。”

柳原振雄心下明白:麻煩事又找上門了,一時半會兒,是回不了南京了,他先發電給還在哈爾濱等侯的鄭文清,按事先的計劃,秘密地與東北各地的地下黨組織和國際特科建立聯係;接著發電給南京的中西功,通報情況,並密語囑他盡快與新四軍建立鞏固、廣泛的情報網;最後給上海的中島成子發電,讓她密切關注漢奸們的動向。

成立汪記傀儡政府一事,最著急的還是影佐禎昭。當初,東條英機是看到這一‘和平’工作已經初具規模,而且可以大撈政治資本,為自已當首相鋪平道路,這才橫插一杠子,硬讓土肥原同意,將自己的心腹,大本營軍務課長影佐禎昭參與此事,最後幹脆調開柳原振雄,讓影佐禎昭全權負責。應該說影佐禎昭還是很賣力、很能幹的,單是把汪精衛一夥,從軍統戴笠手中無一損傷地弄出越南,又安全地送到上海就十分不易了。爾後又威脅利誘,讓汪精衛飛至東京。須知汪精衛也不是等閑之輩,雖說時下成了喪家之犬,但無論怎麼說,汪精衛也曾是國民黨的副總裁,國民政府黨政的二把手。

如今,傀儡政府一事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影佐禎昭十分焦急,11月上旬大本營在東京召開了‘和平’工作專門會議,影佐向出席會議的陸相、參謀次長及有關部、局的負責人彙報、說明了情況,影佐最後說:“形式上是與汪締結密約,但實質上是以重慶政府及中國民眾為對象,如不放寬條件,難以使中國方麵同意。否則隻有中止成立政府。”

石原和相當一部分人堅決反對,認為不能讓步,持不同意見的雙方,在會上激烈爭執,差點沒有拳頭的幹活。最後,陸相阪垣命令影佐盡最大努力達成妥協,同時下令石原與柳原振雄參予此項工作。

影佐禎昭返回上海後,在某些問題上做出了讓步,並於12月30日達成妥協,簽訂了《中日新關係調整綱要》密約。因為這次談判不是外交交涉,而是采取雙方有關人員之間約定事項的形式,分別由參加者簽字。另外由阿部與汪精衛簽署了《華日基本條約》,至此,算是正式承認了汪政權。

汪精衛投敵的始作俑者高宗武這一段時間以來,茶飯不香、坐臥不安。他受良心的譴責,難以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應該說,作為行政院和外交部直接上司的汪精衛,對高宗武一直是十分關照的,高宗武任司長的薪俸是每月300元,汪以他“對日交涉繁忙、應酬也多”為由,又特批給他300元補貼。七七事變爆發後,蔣介石對日態度趨向強硬和主戰,而高宗武則認為“戰必大敗,和未必大亂”,主張勝敗未分之際,最好以外交的方式來結束戰爭。一向以“日本通”出名的高宗武與汪精衛、周佛海等人主張的妥協退讓不謀而合,成為“低調俱樂部”的重要成員。

期間,高宗武為所謂“和平運動”,不遺佘力、四處奔走;上下竄聯、牽線搭橋;甘為牛馬、奴顏婢膝;他曾兩次東渡日本,與日本的政府和軍部首腦人物進行了廣泛、深入地接觸。然而,也正是因為接觸多了、深了,使他大失所望,得出這樣的結論:日本人講了很多不切實際、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的謊話。這些謊話令他“深信日本不誠實,日本理應懊悔中日戰事,但那隻是某些特殊軍人的外交辭令,不可信任”。

他開始深刻反酲自己的所作所為,1939年下半年,汪精衛與日本政府關於組建偽政府的談判開始後,高宗武的心情隨之更加矛盾彷徨,並借機偷拍了《汪日密約》及其附件。眼看著1939年就要過去了,汪偽政府各部門的大小官員任職名單也已經擬好。12月29日下午,好友陶希聖突然來訪,硬拉著他,兩人駕車來到郊外釣魚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