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156節:張鼓峰事件
笫156節:張鼓峰事件
笫156節:張鼓峰事件
“1937年七. 七事變以後,日軍大舉南下,蘇聯的遠東邊防壓力驟然降低,但蘇聯依然擔心日本仍有北進企圖,擔心日軍擊敗中國後重新做北進打算,為此蘇聯對中國提供了有限的援助希望中國長期拖住日本使其無法北進,但是蘇聯也不敢對中國大力援助,怕過分刺激日本,會遭到日本的攻擊。” ——石原莞爾
柳原振雄沒有想到軍部派來的特使,竟然是石原莞爾中將;石原也沒有想到會是柳原振雄大佐配合、協助他開展工作。2人都大喜過望,石原高興地說:“柳原君,我正犯愁呢!眼下戰事正緊,各個戰場都缺人才,我這裏不是戰場,還擔心工作不被人重視,不會有出類拔萃之輩幫忙,想不到派你這位一流的戰略情報專家來,真是太好啦!”
柳原振雄也是滿心歡喜,他知道石原是個直性子的人,可以從他嘴裏挖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來。聽石原這麼說,遂謙虛道:“閣下過獎啦。”
“柳原君,不是我當麵奉承你,且不說你是阪垣君的弟子、土肥原君的高徒,就連軍部也認為你是少有的戰略情報人才,這一點不僅是帝國陸軍,就連海軍那幫家夥也是認同的。”
柳原振雄想聽的不是石原的恭維,他明白這個石原平日裏貓在大本營裏深居簡出,坐在冷板凳上無人關心,但是一旦他走出來,必定是有大事,而且多半是帶戰略性質的。所以,柳原振雄急切地想知道,這一次,石原又是因為什麼事跑到北平來。
不用柳原振雄開口詢問,性急的石原便先開口了:“柳原君,你心裏一定在問,石原跑到北平來幹什麼?別急,你可知道1933年4月,關東軍曾製定了一個《對蘇作戰綱領》?”
“聽說過,隻是不了解詳情。”
“那好,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對蘇作戰綱領的要旨,是在東北的北部正麵,針對蘇境阿穆爾州開始軍事部署。同年,由日本參謀本部與關東軍共同組織的幕僚團,對蘇俄進行了大規模地偵察活動,確定了北正麵的4個戰略要地,構築國境守備陣地,即要塞。”
“石原君,這我就不明白了,帝國陸軍不是一慣以來,都主張采取北進戰略,鞏固和擴大在中國的利益,向北進攻蘇聯的西伯利亞,占領遠東地區嗎?為什麼又要構築永久性工事,對蘇采取守勢形態呢?”
“問得好!這正是帝國戰略的症結所在。在帝國的擴張戰略中,原本就有2個戰略選擇:一個是北進戰略,即將蘇俄作為主要假想敵,向北進攻西伯利亞。早在1936年6月,帝國就修訂了《帝國國防方針》,這個國防方針旨在加強在滿洲的戰備,以蘇軍為第一作戰對象。帝國陸軍本著‘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的方針,有條不紊地製定著對蘇俄的戰略。
另一個是南進戰略,即以美國、英國為主要假想敵,向南進攻南洋群島。帝國陸軍是堅決主張采取北進戰略的;而帝國海軍卻堅持主張以中國為根據地,采取南進戰略。
究竟采取哪一種戰略,關係到把帝國軍事力量的重點,放在什麼方向的問題,為此陸海軍爭得非常厲害,不僅是軍部,就連天皇也下不了聖斷。實在沒有辦法,1936年8月7日,最高決策層隻好決定采取南北並進的戰略,製定了《國策基準》,根據這個方案,帝國陸軍軍備以實施北進戰略為目標,準備同蘇俄作戰;帝國海軍軍備則以實施南進戰略為目標,準備同美國作戰。緊接著又與德國簽訂了《德日反共產國際協定》。
一直主張北進戰略的陸軍,其實說白了就是關東軍,自此便積極準備對蘇俄的進攻。現在,皇軍已占領了擁有中國主要工業城市和重要鐵路的大片領土。隨後中國戰場進入相持階段。伴隨著中國軍民的頑強反抗,皇軍的消耗逐步增大。帝國政客和軍部已認識到3個月就讓中國投降是不可能的,與中國的作戰已經成為一場消耗戰。由於中國戰場嚴重阻礙了日本原訂的北進方針,況且國內老百姓和軍隊中的反戰情緒正在日益增長。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挑起新的事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