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節:蛇鼠一窩(2 / 2)

“這些情況我還是頭一次聽說那。”土肥原饒有興致地說。“當時你在前線馳騁疆場,正在得意之時,那知我們在後方的艱辛、曲折。臨時政府原定於1938年1月1日成立,可是由於1937年12月13日皇軍攻占了南京,大本營認為這是國民黨政權的潰滅的標誌,如果華北政權接踵而立,那在政治上便具有新陳代謝的意義,於是命令漢奸們提前於1937年12月14日在北京懷仁堂成立。”

“好哇,這是妤事啊!”

“但是這個政府始終未能繼承北洋政權斷滅的合法性,不僅在國際上得不到承認,對日本也未能以中國政府的身份簽訂任何條約。”

“東條君,請恕我直言,華北臨時政府級別太低、能量太小、充其量,其實質不過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地方維持會政權罷了,要想達到我們的根本目的,必須南北統一起來,組織一個新的政府。”

“唉!我們日本人如果都能象土肥原君這樣識大體、顧大局就好啦。”東條歎口氣道 “就在華北臨時政府掛牌時,華中方麵軍的鬆井石根大將卻與我對著幹,也在蠢蠢欲動,考慮著同樣的問題。他一方麵要成立‘南京市自治委員會’之類的地方性臨時機構;另一方麵,又在積極策劃、籌建正式的華中漢奸政權。”

“東條君,你可要小心嘍!南京在地理上就比北平占有優勢,它在長江三角洲下遊,正處於中國經濟最發達、最繁榮的地區;在政治上的優勢更不用說了,它畢竟是國民政府的首都。呃,鬆井的人選是誰呀?”

“鬆井的第一人選是唐紹儀,早在1937年1月12日,鬆井在聽取原田熊吉武官關於政權建設的彙報時,就希望唐紹儀能成為新政權的中心人物。”

“唐紹儀,這可是個重量級人物啊!曾經擔任過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呀,不過此公城府極深,而且年已80了吧,未必會馬上出山。”

“鬆井這老家夥還有第2個人選呢,叫什麼李思浩……”,

“是他呀,”土肥原如數家珍地笑道,“此人精通財政,屬於安福係,同蔣介石、王克敏都有親密交情。不過,他在南京陷落之前就已去了香港,恐怕不會回來了。”

“他不回來更好,”東條恨恨地嘟囔著說“老鬆井無可奈何,這時他部下有個叫長勇的參謀,推薦了一個叫王子惠的人。”

“王子惠?這是個什麼人那?怎麼我沒有聽說過。”土肥原疑惑地問。

東條哈哈笑了起來:“怎麼,你這個老特務也有不知道的事情呀?也難怪,別說你我,就是那個老鬆井也是絲毫不了解。這個王子惠原是中國台灣島人,名不見經傳,在大陸毫無影響。鬆井石根弄清原委後,氣得半死,嚴厲訓斥長勇說:‘沒有適當人選寧可不建立臨時政府。’”

“嗯,鬆井君物色的人真是一蟹不如一蟹。不過,他說的完全正確。在火燒眉毛之際,他尚且能如此冷靜處理這事,實屬不易。”

“你不要為他說好話。”東條沒好氣地說。

“東條君,我們設身處地想一想,鬆井君是在1938年2月調回國的吧?”

東條點點頭。

“那麼好,當他得到了他將被大本營解職的消息時,他會做何想法?”

“他能做何想法?按捺不住了唄!火燒屁股了唄!他沒法交差了唄!按陸軍的慣例,在解職回國後,首先就要進宮拜謁和回奏天皇,那時就必須彙報戰後治安的成績,如果回國前不能迅速建立臨時政府作為治安善後的舉措,屆時將無法交代,必將遭軍部和天皇的嚴譴!

我們華北方麵軍早在1937年12月14日就在北平扶植建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而華中派遣軍卻未見成果。這給這老家夥極大的壓力。他必然痛下決心,一定會在他正式解職前,抓緊籌建好華中漢奸政權。

在這樣的背景下,老鬆井選定了梁鴻誌、陳群、溫宗堯的3人組合。梁鴻誌曾擔任職過北洋安福國會參議院的秘書長;陳群是梁鴻誌的同鄉,早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大革命時曾任黃埔軍校教官、北伐軍東路軍政治部主任;溫宗堯是老牌的反蔣政客,是作為唐紹儀的代表走上前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