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南北偽政權(1 / 2)

第134節:南北偽政權

第134節:南北偽政權

第134節:南北偽政權

“秦檜為金當反間,宋朝縱有嶽飛及嶽家軍那樣的忠勇良將和猛士,也會被從風波亭上刮出的腥風吹倒、湧出的血波淹沒卷掉。我們若能收買秦檜之流,支那縱有能打、善打、敢打的將軍與士兵也是枉然,因為秦檜之流會幫助我們滅掉他們!我們應該在蔣介石身邊安放定時炸彈,到時侯一舉巔覆國民政府。”

——土肥原賢二

“於是乎,1938年3月28日上午10時,在鬆井君的幕後導演下,這個集各派政治力量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在南京原國民政府大禮堂宣告掛牌。至此,以華中方麵軍為背景的南方漢奸政府便宣告成立了。”土肥原說著。

“這真是氣死我啦!海軍那幫對頭更是存心要我的好看,每次在大本營開會碰麵,都會不懷好意地譏諷、嘲笑:‘你們陸軍怎麼搞出2個漢奸政府來呢?是要唱對台戲嗎?’‘東條君,你養了2個私生子,但不知那個大,那個小哇?!’

參謀本部還為此事把我叫去臭罵了一通。本來南京維新政府成立時,大本營一開始是將它定位為地方政權的。參謀本部在1938年3月也主張把華中政權作為一個地方政權,以便將來與華北政權合並組織為中央政府。

但是鬆井這家夥搞的中華維新政府的名稱、國旗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機構組成等,都具有中央政府的外表與模式。甚至在其行政院各部中還比北平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多了一個外交部。

這無疑是以鬆井為代表的華中派遣軍為擴張自己集團的勢力與影響,以此來與參謀本部討價還價。”

“有這麼嚴重嗎?東條君,我想鬆井君也是職責所在,並非是有意與閣下對抗、為難你。或者說鬆井君離開華中派遣軍後,那些少壯軍人因占領敵國之都而狂妄自大,有些不懂得天高地厚了。”

“不管怎麼說,大本營從日本侵華最高利益出發,有意抬高北洋政府,貶低南京國民政府,故以北平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為繼承中華民國的正統,在1938年3月24日製定了《調整華北及華中政權關係要綱》及《諒解事項》,確定華中新政權是作為一個地方政權成立的,將來仍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作為中央政權,盡快使其合並統一。”

“是這樣,不過東條君,大本營又表示:所謂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為中央政府的宗旨,是作為對中國各地政權指導上的原則而規定的,至於大日本帝國承認它為中國中央政府的問題,則要另作考慮。”

“可不是嘛,我就弄不明白,大本營為什麼又做出這樣的表示,這不是畫蛇添足嗎?人為製造矛盾嗎?讓南北分立、爭鬥嗎?!”東條激憤地說“土肥原君,這可不是我個人的主觀臆斷,大本營在北平和南京分別扶植2個中華民國,雖說是在原則上南京聽從北平的指導,但並不是隸屬北平的地方機構。北平政權也曾嚐試將南京維新政府吸收過來,但是由於南北軍方的內部競爭,各自支撐著南北兩個政權,所以在客觀上,已經導致王克敏與梁鴻誌互不買賬。”

“東條君,你可曾想過南北2個漢奸政府,為什麼會兩權分立的原因嘛?”

東條搖搖頭:“土肥原君,你有何看法?”

“我以為,在大本營最高決策者的心目當中,無論是北平臨時政府的王克敏,還是南京維新政府的梁鴻誌,都隻不過是蝦兵蟹將而已,絕非中國的第一流人物。因此,無論在資曆、威望、影響及能力等方麵,均不足以號召與領導全中國。

這才是症結之所在!”

“啊,啊,有道理。”東條興奮起來“往下說,往下說。”

“大本營最高決策者必定認為:王克敏德望不高,不會成什麼大事,如寄國家信義於他,不難預見,將來勢必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而梁鴻誌,更是扶不起的阿鬥。連參謀本部謀略課課長影佐禎昭都說過:‘他隻是個過度人物,無理政之才’。

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政權,當然無法成為與大日本帝國簽訂和約,與重慶國府在國際、國內抗衡的對象。唉!我們隻有等……”

“等什麼?”東條追問。

“等第一流人物出現和就範。”

“何為第一流人物?”東條又問。

“以目前形勢看,唯有一人較為合適。”

“誰?”